阅读历史 |

第0624章 世嘉苹果齐上市碾压起来很随意(1 / 2)

加入书签

之前,高弦为了促成科克?柯克里安收购联美,和联美母公司泛美的首席执行官约翰·贝克特谈判的时候,曾经用认购即将上市的世嘉的原始股,做为筹码,反映出了投资银行这个领域的一个潜规则,即做为IPO承销商的投资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具体的配股上,有着不少的操作空间。

既然称之为行业潜规则,那自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这也不难理解,绝大部分公司的股票挂牌上市,想要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离不开信誉卓著的承销商的推荐,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银行可谓是掌握着生杀大权。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IPO定价低估是投资银行们的普遍做法,于是往往会出现一个现象,新股票挂牌上市当天,价格大涨,甚至暴涨,这固然表明了IPO大获成功,可也显示出了发行价定得低,损害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利益。

现阶段的乔布斯,身上的反主流文化因子还很多,无知无畏,当然敢无所畏惧地抱怨摩根士丹利给苹果股票的发行价定得低,不管反抗华尔街的吸血,有没有效果,先干了再说!

被触动的高弦,想的是,无论是将要IPO的世嘉那一边,还是做为承销商的高益这一边,自己都有好处拿,不如通过反向竞价的方法,把定价权最大程度地交给市场决定。

当然了,反向竞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在IPO案例里也就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因为这种方式对上市公司的资质有着额外的要求,但世嘉不存在问题,它的名字和产品早就被消费者和投资者耳熟能详了。

约翰·怀特黑德揣摩着高弦的计划,最后点头道:“这次要是真能压摩根士丹利一头,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高弦笑了,约翰·怀特黑德的反应在他预料当中。毕竟,截至目前为止,摩根士丹利至少在名义上,仍然是华尔街第一大投资银行,而诸如所罗门兄弟、高盛等等,则处于追赶的位置。

不过,矛盾不仅限于此。

被称为“华尔街贵族”的摩根士丹利,在罗伯特·鲍德温的领导下,正发生着适应这个时代的转变。

以前,摩根士丹利的业务就是批发证券,不沾具体的交易,这些工作在“贵族”眼里属于粗活,不屑为之,其只要维护好和诸如大企业、国家正府、权贵阶层等等资本使用者的关系,便足以稳居华尔街食物链的顶层,进而那个时候的摩根士丹利,堪称规模小而雅致,上上下下二百人左右,个个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的感觉。

现在,摩根士丹利的规模不但明显扩大了,而且经过人员的新老更替后,充满了狼性,业务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不但和同行抢像具体交易这样的“粗活”,甚至还为了兼并收购业务,不惜得罪一些老客户。

就拿去年的一次企业兼并来讲,贝尔利基石油公司卖身给了壳牌石油全司,摩根士丹利提供咨询服务,获得了一千四百三十万美元的巨额报酬,而在竞标当中失利的美孚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同样也是摩根士丹利的VIP客户,自然为此十分愤怒,以至于美孚石油公司干脆和摩根士丹利分道扬镳了。

说白了,过去“江湖”讲究,“忠诚”分量很重,摩根士丹利是一位绅士,坐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视着同行,同时和大企业、国家正府这样的顶级客户维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现在世道不一样了,在利益面前,“忠诚”不重要了,摩根士丹利变成一只恶狼,到处抢食,搞得大家压力都很大,如果有机会踹一脚,绝不会放过了。

……

高弦和约翰·怀特黑德达成一致意见后,高益和高盛便连夜加班,给世嘉的IPO增加反向竞价的戏码,这在“老剧本”里互联网时代有个更广为熟知的说法——荷兰式拍卖,而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互联网巨头谷歌了,大势虽然有所不同,但无论是电子游戏热潮、个人电脑热潮,还是互联网热潮,乃至更后面的区块链热潮等等,噱头的效果没什么本质差异。

对于圈内玩家而言,临时加戏的反向竞价,具体操作起来没什么难度,本来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者,就对世嘉股票非常关注了,现在只是把定价权,从承销商这里,交到投资者手上,没有什么某些信息不透明、配股机会不公平了,你们出价,谁能在超额认购的激烈竞争中胜出,交给市场行情决定。

这一下,华尔街轰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得到消息的乔布斯,立刻要求摩根士丹利,也要为苹果的股票,搞一次反向竞价。

现在摩根士丹利即使从“绅士”,变成了“恶狼”,但像按部就班之类的老习惯,还是需要更多时间改变的,被乔布斯这样横冲直撞,顿时有点手忙脚乱,甚至都惊动了总裁罗伯特·鲍德温。

摩根士丹利的转变确实太多了,乔布斯的要求,很快便被满足了。

在高弦看来,乔布斯的鲁莽,未尝不是苹果董事会以及投资者们的默许,对于行业潜规则,他们早就知道,甚至习以为常了,就算涉及到切身利益,也没有魄力站出来反抗,那就让乔布斯这个愣头青冲锋陷阵好了。

反向竞价所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