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3章:并不神秘的钦天监(2 / 3)

加入书签

河,真能重拾吗?

朱元璋听到这些,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微微仰头,嘴角上翘。

这等奉承话,大孙不是第一个说的。

自从大明建立,一统天下后,丰功伟绩这些,那些文人说得更加高雅,更加雄伟。

刚开始还不错,天天听,早就腻歪了。

耳朵都已经起茧了。

然大孙口中说来,这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邸报这边,咱定然是要全面推行的,谁也阻挡不了,这些个上奏的,他们的名字咱都会让锦衣卫记下来。”

“好好查一查,看看是否有什么贪污违法的。”

“过两天伐倭大军就要出征,大孙这两天多去看看。”

“钦天监那边,咱便让刘日新跟着带队过去给大军辨别气象。”

“此次伐倭,必定要一举建功。”

朱元璋讲述着对于征倭的安排。

朱英听到刘日新的名字微微一顿,这才想起这个年头的风水师,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只是用他们来预测天气,靠谱吗?

虽说有诸葛亮借东风的事情在前,不过怎么想,感觉都有些怪怪。

想到这里,朱英还是觉得自己得亲自去问问刘日新。

......

邸报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整个京师内,几乎都在围绕着邸报上所写的东西在述说。

在这个缺乏娱乐的年代,邸报这种新鲜玩意,足以让所有的士子百姓为之着迷。

即便是卖菜的老农,也会去茶楼里听上一段。

从前的国家大事,哪里会跟他们这些穷困百姓有什么关联,那都是官老爷的差事。

听到太孙婚典,老农也要拍手道一声好。

对于太孙,很多百姓都是感激涕零,因为在治安司的介入下,京师的商帮几乎消失殆尽。

与之带来的,便是小贩们不需要再去缴纳保护费了。

就连管辖市场的五城兵马司的巡捕大爷,突然间就变得客气了许多。

曾经哪个不是白吃白拿,现在就是小贩们赶着送,那些巡捕大爷都不敢去接。

太孙大婚,老百姓们是由衷的从心里头感受到祝福。

还有那学堂。

聆听邸报的老农,就有一小儿子在太孙的学堂求学。

这可是家里头,未来的希望啊。

若是能够学出身来,如果能有个生员的功名,对于老农来说,都是祖宗保佑。

每次小儿子回家,老农都会严厉训斥,必须要在学堂跟着先生好好学。

同时什么农活,哪怕是春耕都不会让小儿子去碰。

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时候。

“话说在咱们大明立国之前,蒙元统治,咱们这些汉人,尤其是南人,那就是四等民。”

“什么是四等民?便就是跟鸡狗差不多的地位,哦,这般说不太准确,在元大人的眼里,咱们可是连狗都比不上,想当狗可没那资格。”

“这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咱汉人天下,洪武爷立下大明,才算是给了咱们真正的栖息之地,否则那等日子,何异于炼狱般。”......

听着说书先生在台上的话语,老农的心里头,也有一股异样的情愫在产生。

今年的老农,也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真正在‘元大人’下讨过生活。

那时,他之一家,便就是‘元大人’家奴。

过着连狗都不如的日子。

曾经的往事被勾起,老农不由握紧拳头,一股叫做愤怒的情绪诞生。

听到洪武爷立国,又缓缓松开,脸上不由洋溢着笑意。

现在虽然也累,但至少能活。

有着三个儿子的老农,哪怕是在村里,也是受人尊敬。

想起村里头传的‘摊丁入亩’。

老农突然想到:赋税少了,也能多养活几个。

据说种下的那些新作物很是高产,怕是以后都能不挨饿了。

或许,回家找婆娘再生几个娃?

想到这里,老农心里头一阵火热。

....

钦天监。

在外人心中,这里应该是非常神秘,带着如同神话般的色彩。

朱英来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之所以没有传唤刘日新,而是亲自过来,也是想到这神秘之地看看。

然而真正到了后,说不上失望,却和想象中的相差很大。

说是钦天监,但感觉却跟翰林院没有太大的区别。

随处可见的是各种钦天监官员埋头苦读。

甚至还有许多钦天监成员,看着典籍书册,时而抱着珠算不断拨动,时而在纸上急促写写画画。

就好像在做术算题般。

若不是还有一些风水罗盘,铜钱木剑存在,朱英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了。

有见到的官员,想要参拜,被朱英抬手阻止。

“带本宫去刘日新所在。”

“遵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