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九十三章 必杀谦始可和(2 / 3)

加入书签

院直接替他把这些翰林们的嘴给堵上了。

于谦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是天下百官的楷模,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暴戾的昏君朱祁玉身边唯一一个能劝得动仁恕的臣子。

杀于谦,别说朱祁玉不答应,这群臣先不答应,翰林们更是不答应,若是没了于谦,皇权和臣权起了冲突,谁来劝陛下仁恕,谁又来庇佑百官?跳的最欢的、整天指着皇帝鼻子骂的翰林们,便是首当其冲。

朱祁玉真的答应,大明文武群臣,就要把朱祁玉和宋高宗完颜构相提并论了。

于谦劝仁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于谦似乎找到了一种很新的劝仁恕的法子,只要比陛下更加暴戾,走陛下的路,陛下便只能回过头劝于谦仁恕一些了。

“起来吧,还让朕去扶你不成?”朱祁玉看马欢还是战战兢兢的样子,就知道阿剌知院这条件提出来,马欢这头的压力绝对小不了,这会儿心里估计打鼓,要不要致仕。

君辱臣死是君君臣臣的儒家大义,提要求杀于谦,这是在羞辱大明,羞辱大明皇帝,马欢和阿剌知院沟通,谈了这么个前置条件出来,不是马欢无能,是阿剌知院的梦做的太美了。

马欢这才起身,致仕不致仕皇帝说了算,既然皇帝宽宥,那风雨都是陛下担着。差事是朱祁玉派下去的,责任不能让马欢一个人担着不是?

“于少保果然料敌于先。”朱祁玉打开了于谦的奏疏,让兴安递给了忐忑的马欢。

于谦虽然没有料到阿剌知院要议和的条件居然是杀了他,但是在奏疏中详细的陈述了塞外不知大明的具体情况,关内关外有着巨大的认知差距。

在很多草原人眼中,大明还是正统年间的那个大明,大明军依旧是不堪一击,这是关外的一种广泛认知,否则阿剌知院鼓噪声势,也不能成功的弄出这么大的声势。

这种认知差距也表现为:阿剌知院真的相信大明皇帝是个昏君,完全是因为于谦的辅左,大明皇帝的那些昏政才没把大明折腾的零零散散,只要杀了于谦,大明立刻分崩离析。

要打破这种认知差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胜利来证明。

大明在鞑靼的王化,需要大明军用实力告诉草原人,大明的确还是那个大明,不过是之前武德充沛打的北虏远遁千里不敢接战的大明。

用于谦的原话形容,此战为大明定胜之战。

想要获得政治胜利,就必须要取得军事胜利,想要成功王化鞑靼,就必须要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大明想要的郡县化,想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融合才有望实现,这也是于谦所言的千年未有之大变。

彻底融为一体,需要战火的锤炼。

“陛下,太子少师胡濙、文渊阁大学士王文领六部尚书在聚贤阁外恭候,请求觐见。”一个小黄门又匆匆的跑了进来禀报着。

“今天衙门这么清闲,都跑到朕这里来了?”朱祁玉都乐了,笑着说道:“宣,让他们进来便是。”

胡濙带着一众进来之后,先看到的就是陛下身后还有马六甲海峡旧港宣慰司的大明堪舆图,同样还有大明军行军图,而后便是陛下正对面的那副夜不收出征的画卷。

一众群臣见礼之后,胡濙斟酌再斟酌的说道:“陛下,于少保有功于社稷。”

“胡老师父!”朱祁玉用力的敲了敲桌子,极为不满的说道:“你们这么多人过来,是打算逼宫吗?”

“陛下,很多事情都是少个由头,金国使者对宋高宗说必杀飞,始可和,不过是宋高宗的一个台阶。”胡濙反而硬着头皮,瞪着眼睛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

胡濙认为,宋高宗杀岳飞,一直缺个由头,杀了岳飞,便不用收复两京;杀了岳飞划江而治,便不用再励精图治了;杀了岳飞,就可以贪图享乐了;宋高宗早就不想努力了,早就懈怠了,可是这南宋朝京师还是开封府的汴梁,而不是行在临安。

金国使者的话,给了宋高宗这个由头,给了宋高宗台阶。

胡濙生怕阿剌知院的话,就成了那个由头,这么大的事儿,不问清楚,胡濙是决计不肯罢休的。

朱祁玉本来打算生气的,可是看着胡濙那张脸,他实在是生不出气来,这张脸快九十岁了,满是沟壑,写满了大明的岁月。

朱祁玉无奈摇头说道:“胡老师父啊,你可是谄臣啊,这什么时候变成了这番直臣模样咧?当着咱的面儿,跟咱吵吵,你看看你,哪里还有一点谄臣的模样。”

胡濙老是说景泰朝臣都略显幼稚,这胡濙在这个大染缸里,自己都变得幼稚了起来。

“兴安。”朱祁玉和兴安耳语了几声,让兴安取几样东西来。

“这是朕给文安侯和武清侯的世券,不过是新做的,上面是国公。”朱祁玉打开了几个锦盒,让兴安端着给诸位臣工看了一遍。

“朕早就打好了这世券,就等着文安侯和武清侯凯旋,诸位可看清楚了!”朱祁玉示意兴安将世券收回去,才勐地站起身来厉声说道:“朕很生气!”

“若是市井之人,亦或者是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