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4王老师飞起来(再求月抛哈)(2 / 6)

加入书签

就懒了、就不重视这份工作了,又把屋里屋外弄的乱七八糟了!”

王状元恍然大悟。

行,过几天再评选更好,他回家让他爹把地面上的坑坑洼洼再给回填一下。

一定要拿前三名!

反正干活的是他老爹又不是他自己……

后面歌曲齐上阵,、、、等等,真是一首歌落下一首歌又起来。

就在嘹亮的歌声中,太阳缓缓西斜,地里的红薯被挖了出来,积攒了一大堆。

王向红去把库里的大磅给挪了出来,这是给鱼获称重的大家伙,最多一次可以称重一千公斤。

于是等到这片地里的红薯全挖出来,他把大磅挪到地头,装入竹筐后先称重再用扁担挑走送去祠堂前的空地上。

一筐又一筐的红薯放置在地磅上。

王向红称重、黄有功负责登记重量。

社员们坐在地头幸福的啃着甘甜清脆的地瓜然后随意聊天,他们看着地里那一堆一堆的红薯实在是高兴。

放眼望去,丰收了!

把地里的红薯收拾完差不多就是要到傍晚时分了。

随着最后两筐红薯被挑走,老汉们和妇女们纷纷围上来期盼的问道:“队长,多少斤?”

“这块地一共出了多少斤红薯?有没有一万五?”

“我估摸着有一万五,看看能不能到一万六七,今年的肥料没白用,收成好啊。”

王向红看向黄有功,黄有功说道:“同志们,你们都没有猜对,这片农田一共收获红薯两万一千斤!”

“一点没错,正好是两万一千斤!”

社员们呆若木鸡。

他们知道今年丰收了,可往年这片地里都很少能出一万五千斤的红薯总量,结果今年是两万一千斤?

震惊了。

王向红沉稳的说道:“黄老师,你还没有去皮吧?这次都是带着竹筐一起称重的。”

黄有功说道:“去皮了,不去皮的毛重是两万一千八!”

王向红看向农田。

深情的目光看过去,看到的不是一片空洞洞的土地,是一座满满当当的库房!

然后有人指着王忆叫道:“还是王老师算得准,刚才是谁笑话王老师不干农活、不懂收成?”

“对,这里地满打满算是两亩半,两万一千斤呀,一亩地出的还不止八千斤哩!”

“今年这片地不止是两亩半,王老师带回来的苗子多,当时就把这块地往里面扩了扩,我估摸着得有两亩六七吧?”

又有人喊道:“管他多少呢,反正大丰收了——把王老师举起来、让王老师飞起来!让他飞回去!”

别看地头上没有强劳力,可是队里社员们常年做活不管男人女人都很有力气。

众人响应号召,潮水一样涌上去把王忆给抓了起来。

这真是满身大汉了!

他们抓着王忆手臂肩膀和双腿屁股,一使劲就把他给抬了起来,接着有人喊号子:“一二三、起飞!”

王忆直接被扔的飞了起来。

队里通电,社员们没有这么开心过;队里分钱,社员们没有这么开心过;队里有了机动船有了服装队甚至开了饭店他们还是没有这么开心过!

只有农田丰收才能这么开心!

自己种的粮食丰收了,对于农民们来说那种满足感还要超过分到钱。

或许这些地瓜不怎么值钱,可社员们看到今年如此丰收他们就是开心。

因为这些粮食不用买、不用依靠他人,是他们自己的田地、自己的手种出来的。

这种粮食吃起来踏实!

中国的老百姓根子里有主粮情节,正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金仓银仓不如粮满仓’就是这个道理。

粮食安全必须得抓在自己手里,那三年困难时期有钱有粮票又怎么样?同胞之间都互相买不到粮食,放到国际层面,如果某一个国家缺粮了,他能简简单单的掏钱就买到足够粮食吗?

小国还行,有多个粮食商可以选。可大国一旦缺粮那就是人道主义灾难,到时候人家跨国粮商会联合起来收拾你!

所以,某个姓茅的老不死还得拉出来挨打,竟然鼓吹中国放弃粮食安全,把粮袋子交给外国人!

这几乎可以说是当代第一汉奸了,满门忠烈的柳家父女还只是想捞国人的钱,这老不死的是想要害国人的命!

粮食这东西的重要性只有缺过粮的才清楚,这年头的老百姓才清楚,因为他们就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

他们把王忆扛起来往前传,王忆直接被人这么扛着扔着带了回去,秋渭水在后面看的眼睛里、脸上都是笑意。

其他农田里的红薯也有收拾出来的,今晚要加班了。

红薯在农田里不能久放,以后容易坏,要赶紧抢出来送到山上晾一晾,然后就要收入冷库中。

还有更多的农田没有收拾出来。

队里农田不多,但是陆陆续续合计起来接近两百亩——这农田不算少,但奈何王家人口更多,平均下来一人也就是二分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