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三章沧海横流一(4 / 6)

加入书签

那和自己送上门去找死有什么差别。土桥勇逸担心的并不是这两个由台湾人组成的中队死活,他是担心如果47联队真的遇见什么麻烦,自己手头上可就剩下这两个联队了。虽然战斗力差了一点。可毕竟还是野战部队。如果这两个中队丢了。自己手头上本来就不多的本钱被削弱的更厉害了。如果不是担心进一步削弱自己本来就不太雄厚的本钱,别说主要是由台湾人组成的两个中队的死活在土桥勇逸不会在意。就算是完全由纯正的日本人组成的两个中队,他土桥勇逸又何时在意过?想到这里,土桥勇逸不禁又有些庆幸。如果不是本间中将对这些台湾人并不信任,在军司令部前移至彬马那,从两个师团抽调警卫部队的时候,只在48师团全部由日本人组成的47联队和搜索联队中各抽调了一个中队,其余的部队都是从第2师团抽调的。否则48师团现在还有没有作战能力都还很难说。其实不仅本见雅晴中将对这些台湾人不信任,就是土桥勇逸自己也不信任,尤其在对中队作战的时候。此时48师团下属的台湾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早就不能和波田重一在任的时候相比较了。虽然部队番号没有改变,但是本质早就已经大不相同了。当时攻击力凶悍异常地波田支队下属的虽然也叫台湾联队。但是野战部队中间并没有一个台湾人,兵员全部都是清一色的纯正日本人,只有少量的台湾人在辎重兵中充当杂役。这两个联队之所以叫台湾联队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联队自组建的那天起就一直驻扎在台湾,并不是是由台湾人组成的。这两个名义上是担任警备,实质上是镇压台湾人地反抗的联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因为驻地的关系擅长于亚热带作战,尤其擅长亚热带地区丛林作战。至于台湾人真正开始应征服役,是在39年的事情了。当时的日军因为对华战争的需要大量扩编。为了不抽调过多的劳动力以免影响到国内的军工生产,才开始大量征召台湾人和朝鲜人进入正规军服役,充当占领区的警备任务。直到这个时候,台湾联队地实质才与番号符合。不过此时在数量上依然控制的很紧,与日军中朝鲜人的数量不能比。尽管土桥勇逸很相信日本占领台湾这些年来同化教育地效果,但是从骨子里的不信任感却依然很强烈。所以他的师团部的警卫部队也是从搜索联队和47联队中抽调的,没有冲其他两个联对之中抽点一并一卒。要知道台湾自从被割让给日本之后。大的反抗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小的反抗却依然没有停止过。这些人可不象连国家都没有了的朝鲜人那么老实温顺,如果抽调这些人担任警卫。万一那个心还在向着支那的台湾士兵在值勤地时候,给上自己一枪或是一手榴弹,那乐子就大了。虽然对手下的台湾籍士兵并不信任,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刨出去这些台湾籍的士兵之外。土桥勇逸手下就只剩下被抽调的七零八落的搜索联队还有一定战斗力。但是这个搜索联队土桥勇逸中将却是万万不敢将他派出去,如果手下唯一值得信任的部队也被调走之后,万一师团部,遭遇到什么危险。谁来救驾。没有人救驾,那48师团怎么办,他土桥勇逸怎么办。土桥勇逸的瞻前顾后。使得直到47联队迂回方向的枪声完全平息下来,他也没有派出那怕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去支援。等高海宽干净利落地吃掉47联队,腾出手来将注意力全部转回罗梳之后,土桥勇逸就是想跑都跑不了。他的48师团被202师牢牢的粘在了罗梳城内,进退不得。虽然刘家辉已经命令高海宽先不忙于发起反击,以免把西线的第2师团吓回去。让他等主力上来之后,在全线反击。但是高海宽却通过不断的小规模的战术反击,将48师团在罗梳城内的两个联队切割的七零八落,首尾难顾。让土桥勇逸进。进不得。虽然占领了小半个城市,但中队的抵抗越来越顽强起来。到后来几乎是寸步难行。虽然进城地两个联队在土桥勇逸地要求之下,采取了以大队为建制轮番突击的战术进展却依然甚微。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地伤亡代价,到后来几乎是用人在一米一米的堆。进展不大,攻击部队自己反到被守军通过不断的战术反击,小范围的战术迂回,有目的的将阵地切成互不相连的几段。为了巩固现有已经占领战地,土桥勇逸只能将手头的部队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投入进城。结果弄的想退都无法痛快的撤退出来。等到想放弃进攻。退出城去的时候。却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收拢起现在已经分布在城内各处,与中队紧紧的缠在一起的兵力。再加上互相暗自较劲的暂54师和202师不顾及疲劳的强行军。以最快地速度抵达了罗梳,48师团已经是无路可逃了。自任安羌一战出了一下风头之后,新38师就没有轮到什么大仗可打。被临时抽调至28集团军之后,又几乎一直被当成了守备部队,除了打了一回日军伞兵之外。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人家在那边打的热闹,自己却始终在一旁当观众的的滋味,让新38师那位不仅在美国学习到了军事技术,更学会了美国人的心高气傲的孙师长实在有些难以接受。虽然在明面上不敢对刘家辉这个他现在地上级,但是论资历来说在面前绝对是小字辈的长官发脾气,但是背地里没有少骂娘。到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只是这个心高气傲的家伙看到28集团军其他部队都打的热火朝天,自己却在坐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