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页(1 / 2)

加入书签

赵会三人瞬间噤声,上官妙云主动给萧庆宁开路,赵会只得尖声吩咐旁边的衙役:都给洒家进去!长公主伤半根毫毛你们都得掉脑袋!

衙役护卫们齐声称是,赵会三人不情不愿跟了进去。

不出所料,里边已是遍地狼藉,存放的东西基本烧成了焦炭,再被上面掉下来的瓦片砖木乱砸一通,目之所及,要找一件半件完好的东西是没有了,说实话,在这种现场找线索白靖文心里也没底,裴纶看了一圈现场,心里有了盘算,开始命手底下的人翻找,他特意吩咐:找归找,尽量保持原样,不要破坏现场。

白靖文补充道:派几个心细的人到外面看一看,特别查一查后窗,主要看脚印之类的痕迹。

言外之意是如果有人放火,从后边窗户进来的可能性比较大。

裴纶当然懂他的意思,说道:我亲自去看。

刚回话便看见白靖文开始脱衣服,裴纶眼角的余光瞥到萧庆宁和上官妙云,质问白靖文:你干嘛?!

白靖文:这衣服穿着不方便。

他此时穿的是六品青色圆领官服,这种衣服坐着办公还可以,蹲下来或者大幅度活动极不方便,裴纶提醒道:长公主和上官姑娘在这!

白靖文这才想起到在女子面前脱掉外衣不合这个朝代的礼仪规制,便跟萧庆宁和上官妙云解释了一句:别介意,我是为了方便查案。

萧庆宁别过眼没回话,上官妙云也不表态,白靖文停止脱衣,将宽大的衣袖和下摆扎紧,往前走了几步,直接蹲下去伸手往那些残瓦碎碳里翻找,刑部侍郎和都察院御史见状,像是告密者窥见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当即向赵会告状:赵公公,堂堂状元与仵作共事,这成何体统?!

赵会没表态,萧庆宁白了他们一眼,两人立即闭嘴,萧庆宁和上官妙云一起往白靖文那边走过去,帮忙寻找线索。

一众人开始仔细翻找,裴纶也绕到后窗那边去看,这些都是费时费力的精细活,这种活白靖文做惯做熟,他深知其中的难处在于,寻找的线索是一种未知,也就是不知道具体要找什么,只知道是异样,有异样就是反常,反常必有妖,查案讲究基本法则,但有时也讲究运气和直觉。

良久,裴纶先从后窗回来,他蹲到白靖文身旁,说道:都看了,没有。

白靖文微微点头,这时大理寺其他仵作纷纷过来汇报,都表示没有发现异常。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此处就算被烧穿了屋顶,里边的光线也开始晦暗下来,裴纶心知一时半会应该是找不到什么结果了,便道:要不先看看外面搜身和录口供的结果?也不好将你那些翰林院的同僚关在这里过夜,毕竟他们都是朝廷贤才,我们不好过于委屈了。

后边的赵会也有些不耐烦,那个刑部侍郎已经开始骂那些仵作不中用了。

白靖文却像是没听到,仍然继续翻找,不过因为徒手工作,他双手已经完全焦黑,加上之前又有烧伤,有些地方已是血肉模糊,可他一旦进入工作模式便毫无感觉,他会完全沉醉进去,全神贯注,两耳不闻,又找了好一阵,他翻开一块碎瓦片,再清理掉下面覆盖的焦炭灰土,挖出一个黑漆漆的东西,小心翼翼取出来。

裴纶也注意到了这个东西,也蹲下来仔细观察,白靖文向他伸手:干净的布或者手帕。

裴纶身上不带这些物件,旁边的萧庆宁听闻,递来一块素色丝巾。

白靖文转头看了眼萧庆宁,两人碰了下眼神,没说话,把丝巾接了过来。

白靖文开始用萧庆宁的丝巾擦拭那个黑漆漆的东西。

很快,他得到了一个瓶子。

一个玻璃瓶子。

第4章 救救孩子

说它是玻璃瓶子并不完全准确,它具有一定的透光性、透明性,但和现代玻璃比较起来没那么纯澈,而且因为经过大火焚烧,上边还有一些难以擦去的黑黄污痕。

白靖文仔细端详时,裴纶也做了观察,他很自然说道:普通的琉璃瓶。

琉璃二字引起了白靖文的思考。

现代玻璃是用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等原料配比,以高温煅烧,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制造出来的,古代碍于技术限制,还没有如此科学便捷的烧制工艺,再加上原料限制,玻璃都是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器物,一般以陆离、璆琳、琉璃等名称称呼。自从宋朝引入西方的玻璃器加上烧制技术扩大传播之后,人们意识到玻璃是人工制品而非天然宝石,使得玻璃价格一落千丈,迅速普及,也便走入寻常百姓家。

白靖文所在的大宁朝,玻璃器已经广泛使用,照理说翰林院出现一个玻璃瓶子并不奇怪,但前面说过,找线索有时就得依靠运气和直觉,白靖文就感觉这个玻璃瓶出现在这里很突兀,很不自然。

裴纶看半天看不出奇特,问他:有什么问题?

白靖文并不作答,而是问那些仵作:你们刚才有没有找到这种瓶子?

这些仵作各自回忆,有三个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只不过其中两个看到的已经是玻璃碎片,被上面掉下来的木头瓦片砸碎了,没什么参考价值,还好剩下的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