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1 / 2)
第二,武神关是三州交界之地, 宁军必争。其他地方不好说,但金骨阿隼那、哥舒歌和穆如山阙断定慕容雅博和岳芝一定会打武神关, 这不是什么韬略和了不得的预判, 而是一个摆在双方明面上的军事常识,除非萧庆宁的百万大军这就转头班师回朝, 否则她们发动如此数量的军队, 拿下连州之后冒雪挺进辽州, 不打武神关打什么?去开垦辽州北部的荒原戈壁么?
第三, 自武神关易手之后, 从燎太|祖金骨太玄开始, 燎军便苦心经营, 除了修城筑墙,常年屯结大军,几乎所有南边过来的商贸货物都会在武神关进行交割,之后再进入燎国地界,在这个地方,他们使用了大量的宁朝旧官进行治理,严令军队不得插手,在这个地方他们有一定的民心基础,这使得他们进可攻,退可守。
第四,武神关附近地形极度适合骑兵大兵团运动,这是武神关的客观地形位置决定的,它和通天阙不一样,通天阙两边都是崇山峻岭,只留中间一个关口,武神关却是兀自建立在一片高原之上,它就是最高点俯瞰四周,周边地形以一定坡度下降,到了东边从燎国神山流下来的白狼河,基本就是与河岸等高的平原,千军万马随意驰骋,燎军可以在这个地方最大限度发挥骑兵优势,这就是当年金骨太玄选择在武神关跟燎军决战的原因之一,金骨阿隼那这些人,可以在这个地方复刻金骨太玄当年二十万人埋葬五十万人的荣光。
总之,要说好处有一千一万条,这不是金骨阿隼那妄自揣度,而是他跟哥舒夜和穆如山阙讨论之后得出的客观结论,而他们三个燎国智囊的观点,跟萧庆宁和慕容雅博她们那边的决议高度重合,双方在战略眼光上没有高低之分,都看到了最为重要的部分。
金骨阿隼那将自己的意见和各种观点陈述出来之后,燎国王廷这些军政要员陷入长久的沉默,在金骨乌虎没有表态之前,其他将领不敢随意开口讲话,良久之后,金骨乌虎没有第一时间问穆如山阙和哥舒夜,因为他知道穆如山阙和哥舒夜跟金骨阿隼同气连枝,他侧了身体,偏向右边的伊稚合速,问道:老师怎么看?
伊稚合速连忙起身行礼,回道:不敢。
金骨乌虎登基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叫他老师了。
这一声老师的背后蕴含着他们燎人内部的政治意义。
金骨乌虎表面是在问伊稚合速这个老师,实际是在问以伊稚合速为代表的燎国王廷的另一个集团,这个集团与金骨阿隼那、哥舒夜和穆如山阙站在对立面,作为燎国皇帝,金骨乌虎不是不懂政治,实际上他一直是这两个集团的中间人,他维持双方权力的平衡,现在问伊稚合速的意见,就是为了达成那种平衡。
十多年了,伊稚合速在慕容雅博和岳芝手上一败再败,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无能的人,事实上,如果他的对手不是慕容雅博和岳芝,他的军事才能绝不输任何一个大宁将领,如果分梯队评价的话,慕容雅博、岳芝、哥舒夜和穆如山阙是第一梯队的将帅,伊稚合速完全有资格排第二梯队,他跟裴定方、陆安国这些大宁元帅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恰如此时,被金骨乌虎问到关键之处,伊稚合速知道他的说法会直接影响到金骨乌虎的判断,从党争的立场出发,他应该跟哥舒夜这些人持相反态度,再不济也要为自己这边争取到利益再松口,比如让金骨别术重新执掌东路军,让失朵那思主动放弃东路军主帅的职位,这些都是他可以跟金骨阿隼那私下交换的条件,但在这种级别的军议上,伊稚合速也做了一回忠臣。
臣以为四太子言之有理,我军正该在武神关与宁军决战。
说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所有燎人都不能反驳的话,太|祖皇帝的选择不会有错。
武神关在当年就是燎太|祖金骨太玄钦点的决战所在地,不仅仅是金骨阿隼那、哥舒夜和穆如山阙三个人的选择。
有了伊稚合速这句话,金骨乌虎的脸色有所缓和,先前的怒意逐渐消退,他思索片刻,再转头问:国相以为如何?
穆如山阙道:回大皇帝,四太子与伊稚大人所言皆为用兵正道,如今天将入冬,我大军正应找城池过冬,现在宁军有心主动寻求决战,我军何不以逸待劳,在武神关等候宁军?
金骨乌虎重重点头,扫了一圈下面的人:谁还有话要讲?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可是比外面的天气还要森寒的,这些燎国的将领皆无人开口,让这个决议在沉默中达成了统一。
燎军的行动速度出了名的快,一旦达成决议之后,他们东西中三路主力部队从辽州、蒙州迅速向武神关回撤,而那些臣服他们的草原部族便正式接替了辽州诸地城池的防务,但以燎人的果决,即便辽州在名义上还是他们的领土,他们的军队开始回撤的时候,也对辽州各城进行了大肆的搜刮,在他们心中,这些地方本来就是狩猎场,若要舍弃,那就一定涸泽而渔焚,不会把好处留给宁军。
燎人可以不管辽州百姓的死活,萧庆宁却不能够,而问题在于,她有心无力,百姓太多了,她不可能把军队的粮饷全部拿出来救济这些百姓,无奈之下,她只得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