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1 / 2)
就当割肉给狗吃了。
又几日,齐国终于认输,答应了夏国的要求,并且遣使与夏国议和。
与此同时,夏国几个爱搞事的也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齐国使臣大驾光临!
作者有话说:
明天就上夹子了,激动!
第32章 降书 ◇
◎割地赔款取消关税◎
宁尚书带着鸿胪寺一众官员踏入夏军驻地。
这里是许州, 再往北就是开封府了。本该是齐国的国土,结果几个齐国官员进入军营的时候却心中发毛,一点底气都没有。
除了宁尚书。他对夏国憎恶至极, 哪怕如今踏入夏国的军营也是怒火中烧, 看什么都不顺眼。
不过他们一众人还是被一个年轻将军给和和气气迎进了军帐中。
刚走进去,宁尚书便跟张崇明几个迎头碰见。
几个大臣一字排开,见到他们过来时一齐地都转过身, 鸿门宴的感觉扑面而来。
冯慨之挑剔地看了看宁尚书,随即不屑, 这齐国的丞相原来就这德行,还不如他呢。
宁尚书匆匆扫过他们,心道:原来这些奸诈小人生得这般模样。长见识了。
两伙人各自打了个照面, 脸上不约而同地挂起温和的笑意。
张崇明主动过说了两句客气话:这位便是宁大人啊,久仰久仰。
不敢当不敢当, 张丞相才是百闻不如一见。
两个人寒暄一阵,像是经年老友一般,等说够了,张崇明这才引着宁尚书等人去见了萧瑾。
宁尚书早就对夏国这位新皇好奇无比。一介新皇, 竟敢孤注一掷亲自镇守临淮关, 不得不说, 这位多少还是有些能耐的。宁尚书本以为自己看到的会是一个精明厉害的君主,不想进去之后才发现, 这新皇年纪是真小, 生得是真好。除此以外, 也没看出什么精明睿智的模样, 倒像是很好欺负的样子。
宁尚书眼神一闪, 决定先从这位新皇入手, 主动递过了国书。
萧瑾接过一看,就看到开口写道:大齐皇帝谨致书于大夏皇帝阙下
之后便是正常的公文套话,没甚看头。
劳烦宁尚书亲自送过来,尚书大人请坐。萧瑾将文书递给冯慨之,给了他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眼神。
冯慨之懂了。可他还记得,齐国人来之前小皇帝跟自己说过要先礼后兵。
于是他冲着宁尚书鞠了一个躬。
鞠躬鞠得莫名其妙。
宁尚书摸不着头脑,可他站起来后忽又问道:文书在此,这么说来,贵国是来投降议和的?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呢,宁尚书不得不底下头颅:正是。
冯慨之捻了捻短须,拿腔作势:听闻贵国早已遣使同燕国投降,怎么如今才来同我夏国商议?
宁尚书攥紧了手心,这叫他怎么回,为什么过来今日投降难道你们一个个的不知道?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宁尚书假笑着回道:这是齐国君臣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缓些时日,方显慎重。
哦,原来贵国同燕国的议和是意气之举啊。
宁尚书忍了:并非如此,同燕国议和也是慎而又慎的决定。只是夏国与燕国不同,我朝君主同夏国先皇神交已久,对待夏国自然礼让三分。
冯慨之阴阳怪气:这可真是礼让了,咱们一路过来,齐国的士兵一路避让,都已经让到许州了。这还得多亏了贵国的好客又大方,给咱们一路让过来,倒是省了不少事儿。要是像以前一样见了面便兵戎相向,还不知要死多少兵呢。原本我还以为,两国要继续开战不死不休,原来这就结束了?
张崇明接茬:冯大人,你真错怪人家了。
宁尚书一脑门的虚汗。
冯慨之探了探身,语气贱兮兮的:是我想错了?真不打了?
宁尚书深吸一口气:您放心,齐国是诚心诚意议和。
哟,真有远见卓识!
宁尚书脸都黑了。
王从武听着一阵痛快,他是知道自己说不出什么好话的,要不然他也想跟着掺合两句。冯大奸臣这张嘴虽然讨厌了些,但是用在别人身上正正好!
萧瑾也满意了。
两边议和,自然要分出胜负来。唯有逼得齐国服低做小,这和谈才有的谈。
萧瑾给几个人使了个眼色,告诉他们差不多得了。
冯慨之直起了腰,立马开始说起来正经事:也罢,贵国既然诚心诚意过来议和,那这议和一事咱们也不端着。自古胜者为尊,临淮关一战是贵国先挑起的,如今贵国说不打就不打,总该给出些诚意吧。
宁尚书笑不动了,端起茶盏做掩饰:贵国的意思是?
张崇明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随即让冯慨之代为传达:黄河以南的一片整地,不大不小,正好足够。
咳咳宁尚书一口茶水没咽下去,反倒把自己给呛了个扎实。
齐国鸿胪寺卿洪儒盛直接怒了:黄河以南的地横跨几个府州,你们也真敢要!
就不怕被噎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