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页(1 / 2)

加入书签

一开始那段时间,齐国的商人都高兴的疯了。

他们觉得不是夏国人脑子坏掉了,就是燕国人脑子坏掉了,又或者他们两国的人脑子都坏掉了。

可有钱不赚是傻子!谁知道下回还有没有这样的生意呢,为了赚的更多的钱,齐国流入夏国的铜钱便一日高过一日。

齐国的商人大多短视,根本想不了那么多,因为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圈钱。

可圈着圈着,他们忽然发现:问题似乎有些不对。

难道是他们太敏感了吗?

还真不是,这一切也都是他们的功劳。

等到齐皇隐约听说京城民间交易许多人不带铜钱、没有铜钱的时候,已经严重影响到工商的时候,他一度感觉这世道乱了套。

荒谬,简直是太荒谬了。

齐皇想不通,为什么他们齐国铸造了那么多钱,到头来京城竟然还会缺钱,他们的钱到底跑哪儿去了,难不成还能被别人吞了不成?!

齐皇一把拍在案上:查,务必给朕查的明明白白!

宁尚书右眼止不住地跳,这令人印象深刻的无力感,该不会又是夏国惹出来的吧!?

作者有话说:

萧瑾:没错又是我们夏国,怎么样,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第112章 纸币 ◇

◎为什么不用纸币呢◎

宁尚书只是有一股不详的预感, 后来,他的预感成真了。

这件事就是夏国做的!

虽然表面上看是夏国的那些商人做的,但是这背后究竟是谁指使的, 不言而喻。更加宁尚书没有想到的是, 燕国竟然也掺和了一脚,以前怎么没发现燕国跟夏国这么亲近呢。夏国做什么他都得学一招,应声虫吗?!

宁尚书都如此恼火, 更别提是在齐皇了。

齐皇又没忍住破口大骂,一国之君的风度早已经被他抛到脑后了。只要跟夏国扯上关系的事儿, 便很难让人不爆粗口。

另有一点,齐皇怎么都没想通:他们是钱多了没处花还是怎么的,拿着白银去换咱们的铜钱, 蠢不蠢?

方丞相道:白银虽说比铜钱贵,但是民间用的最多的还是铜钱。

铜钱比之白银, 可要重要多了。再说,白银除了大宗货物买卖,别的也用不上。用处到底小了些,且还有许多人只认同铜钱。

齐皇却道:可他们费这番心思, 却也什么都没赚, 图什么?总不可能图钱吧。

兴许他们本来就没想着挣钱呢?方丞相反问道。

齐皇怔住。

方丞相语气沉重:原先林将军的事, 只怕夏国那群人早就已经打听清楚了。夏国君臣都是睚眦必报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您派人将萧瑾劫了出去, 他们自然怀恨在心, 宁愿赔钱也要让齐国不得安宁。此番, 怕就是夏国那群人精心算计的结果了。

他们根本没想着赚钱, 只是为了给他们添堵。

方丞相是这里唯一看的清楚的人。也正因为看明白, 他才更加头疼。夏国如今根本不像是能跟他们好生相处的,这回闹出的这桩事,显然是报上次之仇。

他忧心忡忡:一个夏国不可怕,倘若再加上个燕国,咱们就实在无力招架了。

齐皇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盟友,他并不是孤立无援:不是还有蜀国吗?

蜀国那位平阳县主公然造反,蜀国国君现如今已经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又如何抽得出身来管咱们。再说蜀国本就是一墙头草,原先亲近夏国,眼馋夏国之后才倒向齐国。这等言而不信、背信弃义的小人,圣上如何能信他?若他又倒向夏国,在咱们背后使阴刀子可怎么好?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齐皇都快被他给烦死了。说不行,总得给一个行的法子吧?

唱反调的时候倒是唱的挺欢,可一个人给他解决问题的都没有。齐皇恼怒:朕养着你们有什么用?

方丞相等人皆不语。

好一会儿,齐皇自己想出了个应对之策:即日起,禁止各地商贾与夏国进行铜钱交易,若有违背,轻则杖刑,重则流放!

方丞相依言下去传旨。

可他对这道圣旨并不抱多少希望,齐国的商人又不傻,相反,他们还格外地懂得趋利。第一次那些粮商们着了夏国人的道,就因为赚钱心切。之后每每同夏国人做生意,瞧着似乎只有夏国人赚钱,又是转茶叶的钱,又是赚瓷器的钱,可实则齐国的这群商贾也赚了不少。

那些商贾拿到茶叶和瓷器之后,将其包装的精美绝伦,再以高价卖出,其中利润不知有多厚。听说还有人将这些东西装到海船上,拉去周边的国家卖。

冒险归冒险,但只要能赚钱,他们什么事儿不敢做?这会也一样,一道圣旨就想让他们收敛,谈何容易?

齐皇觉得一家人心不齐,可事实却是,齐国的人心从来就没齐国。从前没闹出过事,那是因为外头没有多少对手,齐国在四国之中稳居第一,不管做什么都凌驾于三国之上,齐国的商人出去做生意腰板都比别人挺得直。可眼下却渐渐不同了,齐国不仅比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