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页(1 / 2)

加入书签

姜宛卿:你想卖多少?

方嫂:

到算账的时候, 方嫂道:一共一百九十文。

姜宛卿数出去两百文。

方嫂:你是不识数呢, 还是有钱在老娘这里显摆?

你是傻呢还是瞎?十文钱有什么好显摆的?姜宛卿道,那十文钱是给小姑娘的,辛苦她给我开门。

方嫂上下打量她一下:我是不是认得你?

姜宛卿看着方嫂, 心情好生复杂。

上一世, 方嫂于次年六月亡故, 那时正是黄河泛滥之时,风昭然前往姚城治水,命宋晋夫送姜宛卿回京城,姜宛卿离开此时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参加方嫂的丧礼。

金宝爹是长年在桐城做工的,在家的日子不多,不便照看两个女儿。姜宛卿便打算带金宝和银宝上京。

但金宝爹说已经说好将姐妹俩送到桐城亲戚家教养,姜宛卿只得作罢。

那时到处都在下雨,整片方家村笼罩在迷离的水汽当中,姜宛卿坐在马车里回望,所见便是一片朦胧,再也看不到方嫂那道灵活的身影。

时光倒流,一切重来一遍,姜宛卿看着活生生的方嫂,只觉两世光阴滔滔如海,浩荡流过。

真想去抱一抱她。

姜宛卿最终忍住了,微笑道:我叫姜宛卿,从前不认识,眼下认识也不迟。

你这人倒是挺对我胃口。方嫂拿油纸包了几块蒸糕,我才做的,路上垫垫肚子。你住哪儿?多大了?成家没有?

姜宛卿:

和上一世一样,方嫂只用一炷香/功夫就迅速摸清了姜宛卿的家底。

姜宛卿没敢告诉她真实身份,只说原来是住在姚城的,丈夫因为不受父亲待见,被远远地打发到山那边的荒宅里来。

嗐,老话说得好,上什么样的山砍什么样的柴,怎么样都有活法的。

方嫂教导姜宛卿,无论是什么境地,人首先得养活自己,所以不管之前是做什么的,首先要学会种地种菜,还有养猪养鸡。

上一世方嫂也是传授了不少经验给姜宛卿,姜宛卿当时不敢指望还能再回京城,已经动念在这里做长久打算,说好让方嫂帮她孵一窝小鸡出来养。

只是小鸡还没孵成,方嫂便去世了。

而今姜宛卿已经知道在此地再长也不过再待七八个月,自然不准备再做那些无用的准备。

今日太阳难得地好,她习惯性地往屋檐下一坐,一面和方嫂聊着闲天,一面和金宝银宝分着把蒸糕吃了。

暖暖的阳光晒在三人身上,让方嫂有一种这么着好像非止一日的错觉。

姜宛卿回程的时候,不单带着鸡蛋和腊肉,还带着蒸糕。

男人都是这样,自己不肯动,只知道指使女人出来。方嫂道,这两块你自己路上吃,别带给他。还有,男人都是贱骨头,你性子别太好,该抽打的还是要抽打,打上几回就好些了。

姜宛卿:我不敢。

回去时因为提着东西,走得比来时慢了些,在山间看到日头一点点偏西,急忙往前赶路,完全忘了要捡肉的事。

忽地,不远处传来笃地一下轻响。

这声音姜宛卿熟。

上一世但凡有这样的声音,定然便有猎物。

她循声找过去,果然见到一只野兔歪在大树下,腿还一抽一抽的,尚未死绝。

姜宛卿快活地捡起了兔子。

全没有注意到,大树上方轻轻盈盈蹲着个少年。

*

快到荒宅的时候,姜宛卿看见了一点灯火。

夜色庞大,她起先以为是屋子里的灯光。

走到近前,才发现是一只四方的灯笼。

灯笼提在风昭然手里。

风昭然身披玄狐斗篷,站在风中,也不知站了多久。

上一世也是这样,姜宛卿每每回来,便会看到风昭然在院外。只不过那时节气已经转暖,白日也变长,每次都是黄昏,风昭然并没有提灯笼。

无论是谁,在漫长的、孤单的行路之后,发现有人在等着自己,心里总是倍感温暖。

上一世的姜宛卿便是这样想的。在看见风昭然身影的第一时间,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满心只剩下欢喜:殿下在等妾身?

不,孤出来透透气。

风昭然道。

姜宛卿的头迅速地低了下去,轻轻哦了一声。

这一世姜宛卿不会再犯傻自作多情了,她的注意力全在那盏灯笼上:殿下做的?

灯笼以竹蔑为骨,四面糊着一层薄绡,那是她披帛的料子,在山间用不着那碍事的玩意儿,早就被剪得七零八落了。

只是薄绡透风,而小火苗却在寒风中待得安安稳稳,只是微微摇曳。

她拿手轻轻戳了戳上面的薄绡,却发现比披帛要厚实些:怎么弄的?

刷了两层浆糊。风昭然把灯笼递到姜宛卿手里,顺手接过了她的包袱,里面是腊肉和鸡蛋,份量不轻。

你走了多远?两人一起往院内走,风昭然问。

不知道,可能十几里地吧。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