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1 / 2)
姜宛卿不单把崔贵妃的意思说了,还把赵硕之事一并告诉二人。
宋家父子虽是混迹过江湖,见识过人心,却是头一回领略这种深宫里的弯弯绕绕,又见是赵硕的母亲前来,宋延当机立断:快走。
这回没有再动用马车,三人直接上马。
姜宛卿手里还捏着那只泥猫,人与猫对视了一下,如果这猫还挠,她就放下它。
但阿狸不知是怕马还是怎地,上了马背倒是识相得很,紧紧地扒拉在姜宛卿身上不再动弹。
三人纵马从后门离开,沿小路绕过一阵,上了通往方家村的那条大路。
蒋氏的人一心守着前面那条官道,他们还不知道,背后的落阳山已非绝境。
夏季树木葱郁,绿意逼人,姜宛卿去年冬天以一把柴刀开出来的羊肠小径经过两边村子里的人们修整,已经平坦得可以轻松跑马。
姜宛卿那时走在这条路上,脑子里想着的只有方嫂家的大米和腊肉,从未想过,她一刀一刀劈出来的,会是自己通往自由的生天。
驾!
姜宛卿一声轻叱,马儿撒开四蹄,一往无前。
*
雨天道路泥泞,行路很是困难,但雨水可以掩去行踪,对于要落跑的人来说十分方便。
半个月后,丰城以南三十里外的茶寮。
丰城亦受洪灾波及,茶寮已经人去楼空,但遮雨的顶棚和粗陋的桌椅还在,三三两两的过路人各据一处,接些雨水,拿出自己的干粮来啃。
外面依旧是大雨连天,人们都忧心忡忡,不知道这场雨要下到什么时候。
一阵马蹄声在雨中疾驰而来,是一队官差。
他们走到茶寮内,拿出三幅悬赏画像,分别是两男一女,先是对着画像将茶寮内的人巡查了一遍,无果之后,告诉众人:这些都是要紧的人物,找到一人五百两银子,提供线索一人一百两银子。
洪灾之下,人们吃饱饭都难,这个悬赏近乎天价,大家纷纷凑上来细看,把这三位财神爷的面貌记在心里。
一位长相板正的中年人,一位剑眉星目的年轻人,一位杏眼桃腮的美貌女子。
只有坐在最里面的一桌人没有动。
三人像是祖孙三代,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停咳嗽,中年络腮胡男子轻轻替老人拍背,皮肤黝黑的少年人则忙着给老人倒茶。
官差离去之后,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那女子生得跟狐狸精似的,一看就是个祸害,估计是哪个官家老爷的妾室,耐不住寂寞跟下人跑了
还俩儿哈哈哈
中年男子眉头一皱,正要直起身,被老人按住了手。
年轻人也低声道:表哥,别管他们。
宋晋夫愤然:可他们这样编排你。
姜宛卿:反正我又不会少一块肉。
离开桐城之后,姜宛卿便向舅舅和表哥坦白了自己的打算她不想去丰城,她想去岭南。
若是可以,她还想去南疆看看。
宋延是老派人,觉得姜宛卿此举实属离经叛道,但他自崔贵妃一封信里得窥后宫的杀机四伏,想想即便风昭然得承大统,姜宛卿要回宫过那样的日子也是难熬,思前想后,叹道:随你吧,若是你母亲在,该也只是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就好。
宋晋夫则直接道:卿卿你想去哪儿都可以,哥哥护送你。
三人借着雨势离开桐城,没走多远便遇见了官差。好在宋延行走江湖多年,多的是掩人耳目的法子,三人遂扮成祖孙三代,以逃灾的名义去远方投亲。
自洪水一来,这样的人多不胜数,一路顺风顺水就到此地,过两天就可以离开庆州地界了。
连日淫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人们也等不了雨停了,休息好之后,便纷纷披起蓑衣,带起斗笠,重新上路。
姜宛卿三个人故意落后了一点,等人都走完之后,才背起背篓起身,走向马匹。
宋晋夫的背篓里背的是衣食,姜宛卿的背篓里背的则是阿狸。
背篓用油纸包着防雨水,还放着食水,阿狸刚吃完,窝在里面懒洋洋地正打算睡觉,忽然一下子睁开眼睛,耳朵动了动。
姜宛卿也听到了雨幕里再次响起马蹄声。
她本以为是官差去而复返,但雨中瞧来这群人可比方才的官差人数多。
宋延愈发咳得厉害,整个人身子都伛偻着,姜宛卿与宋晋夫在左右两边弯腰搀扶着他,斗笠压得低低的,完全遮住了脸。
就在这个时候,雪亮的刀法一闪,明晃晃的刀尖停在了三个人面前。
马蹄声凌乱,数十匹马将三人团团围住。
一个漫不经心的声音道:几位往哪儿去啊?
姜宛卿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这声音甚是熟悉,她一定在哪里听过。
宋延颤巍巍地咳嗽着,道:好汉饶命,我们是往岭南投亲去,这里实在是没有活路了,房子也没了,田也淹了
没有等宋延说完,刀尖一转,贴在姜宛卿的下颔,冰冷的力道迫使姜宛卿抬起头,看清了那个人的脸。
那个人蒙着面,只露出一双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