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页(1 / 2)

加入书签

就是写得那么清楚,有必要吗?

沐瑶转念一想,这封信压根就没有密封上,是敞开的,借的还是乾隆的人送到宫里来。

估计苏家也没藏着掖着,就是写给乾隆看的。让乾隆知道甜品店是挣钱,还挣多少,却也不至于短短时间内能富可敌国那么夸张了。

而且做的还是辛苦的买卖,在厨房从早到晚呆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沐瑶感慨二哥苏鸣凤实在太会来事,也很清楚人心。

要是含含糊糊的,才可能惹起乾隆的疑心了。

倒不如敞亮一点,反正这也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不肯说的。

沐瑶收好信笺,仔细放进锦盒里面。

苏鸣凤的字迹特别工整,丝毫没有一点游龙走凤的样子,估计是为了让沐瑶能看得清楚。

毕竟她记得这个二哥最擅长的是行书,要是真写起来,自己还真的未必能辨认出来。

这份体贴沐瑶心里暖暖的,只觉得苏家人果然实诚,还相当护短,对家里人实在是极好的。

乾隆确实看过这封信,却没觉得有什么,心里对苏家实诚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而且沐瑶都能想到的事,乾隆自然也能察觉出来,微微一笑,就示意李玉把信送去给沐瑶了:“苏家都是实在人,这买卖做得确实不错。”

也就是不错了,看着似乎十分挣钱,却也确实是辛苦钱,里里外外都得顾及到。

乾隆知道苏家食肆短时间起来了,做的甜品买卖跟周边的酒楼虽然没有冲突,却到底还是抢了不少客源。

起初他们观望着不敢动手,等时间长了就未必的。

他在江南那边留下不少人手,索性让他们帮忙盯着一点儿,免得苏家这难得的买卖给人毁了。

做这中食肆的买卖,只要弄点脏东西进去,再大肆宣扬一番。

哪怕苏家拼命解释,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的,还不如一开始就杜绝了这个可能。

对于实诚人,乾隆不介意多照顾几分。

而且苏家过得好,沐瑶也能彻底放心了。

沐瑶要知道乾隆这份心,自然十分感激。

不过她也明白,也是因为苏家的底子薄,既没有人当官,也没有祖传的财富,实在太弱了,乾隆才会出手。

要是换做其他满姓大族做挣钱的买卖,他不疑心才怪呢!

端午过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沐瑶换了轻薄的衣裳,永璋在屋里穿着短褂子,最喜欢的是在曲院风荷的各个宫殿走来走去。

奶娘和素纹带着几个宫女跟着,沐瑶自然没什么不放心的。

反正就在屋里,就随便永璋四处走动了。

永璜之前已经搬回碧桐书院,临走前还特地过来感谢沐瑶这段时间的照顾。

他的小脸上没了之前的惶惶然和小心翼翼,多了几分笑容,看得沐瑶颇为欣慰。

这年纪的孩子就该多笑笑,老愁眉苦脸和惊慌失措的,实在叫人可惜了。

看来严嬷嬷和善,让永璜一直浮在半空中无法踏实的心终于落地,也就安心了许多。

确实严嬷嬷总是笑眯眯的,有规矩却不会是死规矩,叫永璜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却也在最大范围内让自己过得更好。

永璜因此很感激乾隆给自己挑的这个严嬷嬷,必然是千挑万选,最适合自己的。

他之前总以为乾隆不喜欢自己,才会不闻不问,如今想来乾隆实在太忙了,忙于国事。

就连永琏那边,乾隆也只问问,并没有经常看看。

不过永琏有皇后照顾,永璜就不一样了,失去生母的他就像是没有根的浮萍,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也不能踏实地学习和练武。

如今就不同了,他终于清楚该好好振作起来。

重新振作起来的永璜努力读书和练武,一时之间进步神速,被先生和师傅们都夸赞过,让永琏倍感压力,也忍不住跟着更努力起来。

一时两个小阿哥互相学习,彼此使劲,肉眼可见的进步。

当然,饭量也是大增,身高也跟着长了起来。

沐瑶后来跟永璜在园子里偶遇了一次,骤然发现永璜短短两个月内似是长了小半个头。

她看着永璋这个还是三头身的小豆丁,也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能不能长成大个子。

在圆明园里比宫里要凉快,到处绿树成荫。

这会儿还是初夏,一大早或者下午酉时在树下面摆个躺椅,再弄个茶几,舒舒服服躺在上面,茶几上放了点心、甜品或者饮料,简直快活过神仙。

今儿小厨房准备的是银耳红枣羹,润燥又去火,非常适合夏天。

银耳小火慢炖足足一个时辰,都熬出了胶质,吃着浓稠。

红枣去核,菊花煮过后仿佛的银耳羹里慢慢盛开一样,好看又好吃,味道甜丝丝的,吃完体里的燥热渐渐散去,实在舒服得很。

吃着银耳红枣羹,沐瑶琢磨着要是有西米就好了,就能做西米露了。

这东西吃着没什么特别的味道,但是十分Q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