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页(1 / 1)

加入书签

宥姗好眼力。

一个快要消失的古村,不知道萧伯伯准备拿它做什么文章?

萧如晦借向大家解释:近十年间,中国有近90万个村落消失,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漫云村位于襄阳,有400多年历史,我去亲身看过,岁月沧桑,岌岌可危,或许是今天,或许是明天,它也将成为那一百分之一。

时间不会重来,我们在两百多个村子里随机选到它,没有商业目的,单纯地求还原它400多年的历史。现在科学界不是也在探讨时间具象化嘛,就反观我们自己,这些年变化,消失的,被取代的,我们总归需要一个容器,把时间走过的痕迹装进去,行当、技艺乃至思想,通通鲜活地装进去,像一座活化石,为后世保存起来。

这么一席话,和百家接触不深的人,只觉得天方夜谭。

少数参与度高的,尤其从道光年间同甘同苦、一代代熬下来的家门,则相对有所感触。

纵观这几千年,百家所做的事情,归根到底都是在狂风浪潮下留一条活线。

医家代表孙柟很少在会上发言,这次也忍不住喃喃自语:这种事做起来有难度

袁宥姗难得地认肯:是挺难的,不说需要的资金支持,光是放什么进去,择优还是择缺,或者择像孙叔叔这样有天生争议的,就能难上个十年二十年。

一言就被戳到痛处,孙柟抽身靠向椅背,一副不会再发表任何意见了的表情。

会议剩下的,变成了萧如晦和袁宥姗的正反交锋:

清单我们大致拟了一些,资金方面,愿意支持我们的慈善机构其实不少。

凡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村子的容量能有多大,清单塞50年还说得通,400年,那恐怕得引进工程队造一座城了。

造城,也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可资金池也不是永无止境的,造城费用,失去经营生态的400年人口的吃穿住行,消耗之庞大,谁拍板,谁运营,谁担责?

脑部团队,我们会选取权威意见,三番斟酌后票决通过。

袁宥姗掩面大笑,饶有兴致地将在场扫视一圈,然后将目光重点停留在最首,本次百家令的发起人萧寄明。

说:咱们中间,谁能代表权威呢?不远,就在十多年前,新闻大头条汪博简事件就是受我们这个圈权威人士引爆的,一家三口,一个也没能活下,尤其还有个花样年纪的小姐姐,也没能摆脱,永远泡在汨罗江里的命运

听到汪博简事件这五个字时,个别人顿时警醒起来,萧寄明更是奇怪地看了萧如晦一眼。

察觉到氛围不妙的萧历川,也将询问的目光侧望向萧送寒

什么情况?

萧送寒眉头紧锁,所有人都在琢磨汪博简这三个字时,他领会到的关键点和其他人大相径庭。

袁宥姗有备而来,现在的局面,似乎已经是她设想的最适合状态。

起身,目光所及: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从父辈或者祖辈那里,得到一些口传讯息,告知多年后的某一天,或许会有这么一场跨越时空的盛会。可问题是,时间太过久远,远到跨越祖孙三代,信息不详,也无人见证,我有理由质疑百家令当前的归属问题和行使权限,毕竟一来,权威不代表绝对,二来,人员并没有到齐,会不会存在有意筛选邀约人员,左右结果,来为权威结果做注脚的情况?

空位,还是那个空位。

纵观这场会议始末,他们对那个空位的关注如影随形。

袁宥姗继续: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吧,据我所知,百家令乱世号令即出,也就意味着是暂持,在更长的和平年代里,它真正的持有人并非萧氏,而是另有其人,也就是,今天没能到场的,阴阳家。

萧伯伯,只有在乱世前夕,百家令才会由阴阳家转交到普通人手上,正如道光年间,您先祖所遇到的机缘,我,没有说错吧?

作者有话说:

女主虽然不在场,但这章的确还蛮重要的!

第17章

周叔,看什么呢?

夜幕降临,霞光如调浓的水彩。

院外露天电影场出乎意外地没几个人,周叔和郭益在大门前按部就班接待,发现大家伙注意力都在里头,也没怎么忙,很自然而然地就对里边好奇。

周叔回头的时候双眼亮晶晶的:小姐,你怎么才回来呀!

五十多岁的人了,除夕收红包也没见他这么活蹦乱跳。

萧梧叶一天上下山两趟,这趟还是朝着东北方向走了至少五公里,眼下这个要命劲,哪家菩萨现金身也赶不上她对周公的向往。

周叔伏在她耳边将来龙去脉点了一下,就刚不久,二叔和袁宥姗在里面险些当着百来号的人吵了起来。

然后猜怎么着?

小姐,前后脚的事,你赶紧进去还来得及,看了就明白了!

周叔着急得直跺脚,指示她往西边风雨廊走:那边人少,看得清!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