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页(1 / 2)

加入书签

姜氏要做皇后了。那萧祈...

他又盯着人看了好一会儿,方才故作自然地回过头,拿起案上放凉的茶抿了一口。

此茶清冽,不苦,就是叶尖极为翠绿。

猛地饮下茶水的人不慎被呛了下,萧祈感受着从自己身上移走的目光,神色自始至终都未曾变过半分。

他只平静地抬起眸,看了眼三妃渐渐隐去的背影,置于椅侧的手不经意间敲了下。

宫侍托盏穿行于殿间,无人注意到,原立于萧祈身侧的小太监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主位空了泰半,坐于阶下的臣子、使节们姿仪端正,恍若一点没受到影响,至于他们心底正在思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乌云一点点扩于天际,外头的雨势慢慢大了,而那厢三妃在半柱香后,终于赶到了养心殿外。

可迎接她们的并非宫侍。

侍卫立守于殿外,天色昏暗,他们身上的软甲却泄出寒光。圣上龙体有恙,各位娘娘请回罢。

你们...

一力争先的荣妃皱了皱眉,不信邪地往前多迈了半步。刹那间,一柄开过刃的刀便横于她身处,彻底将前路挡尽。

属下说了,圣上抱恙,还请荣妃娘娘莫要为难于我等。

看着这般的场景,贤妃心中不知怎的,倏地升起一股微妙的相似感。

但终归是不一样的。

淑妃被掩在后头,眸光闪烁。

这次不仅是后妃,还有前朝。满朝文武,现下可俱在太和殿中。

又如何挡得住?

挡不住的。

小半个时辰后,一顶从慈安宫出来的辇轿绕过四周交连的廊庑,行过琉璃门,最终停在了养心殿前。

倚坐在辇上的老妇身着华裳,脸上的沟壑好像更深了些,闭眼倚着时一气进,一气出,竟是类似将死之人的老态。

跟在轿旁的老嬷嬷小心将人搀下,她在一地的请安声中,缓缓迎向了那横刀守立于殿前的侍卫。

怎么?就连哀家,圣上也要杀了吗?

侍卫握刀的手一颤,终究是低头跪了下来。

雨水打下,渗入殿外的紫花石上,留下一地水痕。

四足镂空的熏炉中,燃到尽头的冷香坠下最后一寸,没入灰烬里。太医们俯身跪了一地,一个个都像是从水中捞出来的般,目里失了神采。

太后居高临下地望着闭目躺在榻上的人,忽而有了些不真切的实感。

竟是真的...成了么?

她念这一刻念得太久,可如今真摆在她眼前时,太后却有些不敢相信了。

就似是久旱将枯的人看到甘霖,原以为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得到的妄想之物。

她缓缓开口,问向一旁的太医:可诊出什么?

圣上究竟为何如此?

跪在那的人抖得跟个筛子似的,下,下官无能,圣上的脉象...

太医颤声说着,可剩下的话太后并没有听。

他为何如此她再清楚不过,她只需知晓

雍渊帝是否真的喝下了那药。

她太过明白她这个儿子,想要赢过他,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故而即使是走到了这一步,太后心中的谨慎也未曾有所消弭。

此时太医院那位新任院首已话到末处,他叩头于地,声音里是说不出的惊惧:其脉至弱而乍数乍疏,又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为死,死脉之相。

若再找不出圣上无故昏迷的缘由,怕

太医垂头叩着,却是没有将接下来的话说出。

他知道,自己今日应是命丧于此了。

一直站听于旁的贤妃腿一软,是再也站不住了,便是荣妃也是呆愣在那,仿佛失了主心骨般。

闻得死脉二字,淑妃低了低眼,眼角浸出几滴泪,紧接着却是径直跪在贤妃身旁。

圣上安危未定,可眼下群臣却仍候在太和殿中...她俯身一叩,向着那地位最尊崇之人,似极为痛苦地哭道:

还望太后出面以稳大局,免于我大雍陷入动乱之中。

作者有话说:

注:其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胡改自《死脉总决》

第88章 谋逆(上)

淑妃的话掷地有声, 贤妃二人被吓住了,一时未能反应过来,更不明白她此举何意, 心下只剩浓浓的不安。

但面对淑妃所求,太后却并未直接应下。

她的目光寸步不移地落在那方明黄卧榻上, 眼角垂着, 如同枯木一般。

不知过去多久, 她才轻轻往后递去一眼, 一个一直隐于她身后的内侍不动声色地跪到了榻前,替人拢了拢薄褥。

只是在将褥角理平的那刹,太监半遮在被下的手无意间从帝王的手腕擦过。

脉象凝于指尖,一瞬而逝。

他弓身站起,脑袋几不可察地向下低了两寸。

太后顿了几息, 目光方重新移向榻上, 暮气沉沉的眸中仿佛闪过什么。

去太和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