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2页(1 / 2)

加入书签

于是有人开始出面打圆场,“众位大人消消火气,今日是崔司徒大寿,众位同朝为官,怎可在此时伤了和气。日后大魏繁盛,还要靠诸位同僚齐心协力才好。”

“此话有理!”辛垣突然接过话头,“且不说我等官职皆出自圣意,有玉玺押盖的任免文书,攀污吾等本就是无稽之谈。再看吾等所任官职,皆是各自所擅之事,比起某些靠世袭拉扯,尸位素餐之辈,吾等这官做得顶天立地,必不会有负圣恩!”

不少人被辛垣这话说得没了词。

如他所说,至少这几个不知是不是檀邀雨提拔的小官还说得上是德可配位的。当初朝廷南下时,留在北方的汉人氏族并不在少数。然而由于北魏文官皆是举荐制,任免向来由几个大氏族掌控,特别是崔家,朝中同崔氏无关的文臣怕是凤毛菱角。

此种情境下,莫说寒门,小氏族都难有出头之机。

连辛家这种仅次于崔家的氏族门阀,都只能靠营造司在朝堂上混个官职。若不是檀邀雨,即便小氏族有能之辈,也难以一展头角。

檀邀雨像是抓住了汉人氏族这堵铜墙铁壁上唯一的一处缝隙,一拳打下去,然后看着他们自己分崩离析。

一场寿宴,虽然最后大家都控制住了情绪,却也是在不尴不尬中草草结束。

当夜崔浩独自坐在院中,边喝茶边醒酒,一面感叹岁月如梭,一面遗憾自己终是老去。今日檀邀雨给足了他这张老脸的面子,同样也给了所有汉人氏族一记响亮的敲打。

手段不轻不重,可谓恰到好处,让崔浩在恼怒之后竟有一丝佩服。

第七百八十四章 、分级而化

崔十一郎走到父亲身边,将大氅替崔浩披上,叮嘱道:“夜凉风寒,父亲又饮了酒,茶就不要饮了,否则夜里如何安睡?儿子命人备了醒酒汤,陪您回屋中去歇息吧。”

崔浩摆手,“为父今日高兴,且随意一次。为父都已记不清,上次如这般穿着木屐于月下纳凉是什么时候了?”

崔十一郎闻言便不再劝,挡住风口在崔浩身边坐下。

这小小的举动让崔浩很欣慰,又很担忧,“吾儿心善,却不能洞悉朝堂险恶,为父也不知能护崔家到何时……”

“父亲自会长命百岁。”崔十一郎忙道:“父亲可是为了今日寿礼一事不悦?”

崔浩摆手,“檀邀雨做得很好。撰写魏史之事,先帝在时为父便就提过,陛下登基时又上书过一次。仇池降了,北方一统后为父再次上书。为父位及司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无可升。修史便是为父如今最大的心愿……可陛下总推说撰写魏史耗资耗时过大,还可以再等等。当时为父嘴上不说,却觉得陛下是为了不让檀邀雨伤心,才不在此时修史。谁曾想……她今日竟将此事作为寿礼送来了。”

崔十一郎讶异道:“父亲觉得,是檀邀雨劝动了陛下?”

崔浩点头,“十有八九。以陛下如今对檀邀雨百依百顺的架势,她若不知情,即便陛下要修史,也不会在今日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

“儿子倒觉得未必如此。”崔十一郎并不赞同。

“哦?”崔浩扬眉,“那依你之见是如何?”

崔十一郎斟酌了一番答道:“父亲曾说过,陛下想要的是您与檀邀雨相互制约,分化汉人氏族。今日天女的寿礼同陛下的一道送来,显然会让在场宾客另作他想,陛下定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将修史之事于今日委托给父亲。”

崔浩似乎不赞同这个说法,“打一下给颗甜枣这种事,陛下还不至于用的这么直接。”

崔十一郎却坚持道:“父亲今日可曾瞧见,站在辛家那边的,全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氏族。这些人已经全然不顾文人气节,宁可去向个女人卑躬屈膝。父亲不觉得,此次修史,正是彰显父亲立身处世的最佳时机吗?从此同辛垣一流泾渭分明,就让他们那些小氏族去对檀邀雨阿谀奉承好了。只要大氏族依旧仰仗父亲留名青史,那檀邀雨便翻不出什么浪。”

此言一出,原本并不认同儿子的崔浩竟觉得有几分道理。如今汉人氏族的分化已经不可避免,若真能按儿子所说,只留些杂鱼小虾给檀邀雨,那陛下那边说得过去,崔家的实权也不至于被分散许多。

“不错,”崔浩满意地点头,“你近日倒是长进颇多。长此以往,这崔家为父就能放心地交予你了。”

崔十一郎虽然想忍着不喜形于色,可能得父亲一句赞赏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他实是掩不住嘴角地笑意道:“都是父亲言传身教。儿子便是再愚笨,也该有些长进了。”

同儿子一番攀谈,崔浩心情舒畅,酒意也褪去了,心满意足地由儿子扶着去休息。崔十一郎则是满心欢喜地回自己的书房。见书房中仍有灯火,便加快脚步,入内见到屋内人便立刻作揖道:“今日多谢顾先生提点我,才让吾能为父解忧。”

屋中的顾先生捻捻胡须道:“郎君天资聪颖,此前只是瞻前顾后,才导致才能不显。郎君日后定能崭露头角,执掌崔家。”

“还请先生多多教导!”崔十一郎诚恳道。曾经的他被人视作天之骄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