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页(1 / 2)

加入书签

这两个好像都不能空腹喝的,我就不该听家里人的建议,一时兴起兑着喝了一大杯,结果一整天肚子时不时地疼一下,午饭晚饭都没吃好,虽说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但干啥都要先吃饭是真理【认真.jpg】

第114章 拨云见日(一)

东方未白,雾气朦胧,李宅内一片寂静,街道上传来细碎的清扫声,偶有几声犬吠鸡鸣划破云霄,一派岁月静好之感。

顾惜朝同李寻乐踏入后院的饭厅,便见赵决明一袭绛衣坐在老位置上握着勺子,桌前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看起来精神不错。

但他一说话,声音仍有些沙哑,带着鼻音。

“你们来啦。”

半年未见,赵决明并未有太大变化,笑容一如既往,透着一股呆意,但由衷的笑意却做不得假。

两人便也忍不住露了笑。

他们在赵决明对面坐下,顾惜朝端详片刻,问道:“你好些了吗?”

“好些了。”

李寻乐道:“病去如抽丝,决明还是要好生照顾自己,不如请王前辈空闲之余替你看看。”

赵决明摇头道:“区区风寒,不必劳烦前辈,我是请回春堂的药师替我诊治,买的药也够喝。”

李寻乐不再多问,闲谈般地另起话题:“回春堂吗?前辈曾经夸过那里新来的药师,说他颇通医理,医术不错。”

能得王怜花一句不错,说明不仅仅是真的不错。

三人用过早饭,顾惜朝和李寻乐外出上班,赵决明说要散步,便一同出了门。

即将到达三人分道而行的岔路口,李寻乐走在前头,顾惜朝慢下脚步,与赵决明并肩,由于凑得有些近,他闻见了极淡的涩香,他只当是赵决明喝药沾染的药味,没有多想,低声问道:“王前辈之前寄信与你,你未收到么?”

王怜花等了许多日,明确不会收到来自赵决明的回信那日,笑容古怪,不见失落,眼中尽是莫名的了然。

这自然不足以让顾惜朝于此刻向出声询问,然而除此之外,王怜花看向顾惜朝时的眼神亦有几分意味深长,似是幸灾乐祸,又似是众人皆醉他独醒的谅解。

顾惜朝:……???

那种天才看呆瓜的眼神让顾惜朝一头雾水,却隐隐约约明白对方的反应和赵决明有关,却怎么也想不到王怜花的一肚子坏水怎么能同时与他和赵决明有关联。

赵决明一呆,大约是得了风寒脑子不太清晰的缘故,他反应比平常还要慢一拍,更显呆相,顾惜朝见他开口,侧耳倾听,只听得对方慢吞吞道:“信是收到了……但纸短情长,当面说更好啊。”

顾惜朝:……纸短情长?

他问道:“前辈在信中写了什么?”

“……他写,想去我家拜访一番,顺带见见我爹。”赵决明视线飘向前方,道:“李寻乐在等你,你先去吧。”

李寻乐站在前面委屈吧唧地瞧着两人,他方才只顾埋头走,待察觉到身后没人时才慌张地往后看,独他一人遥遥领先,而落后的两人离他竟有十来丈——

他有种被抛弃的错觉。

顾惜朝看了眼赵决明,对方神情严肃,就差没说“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你。”

顾惜朝:“……”

他无言地朝赵决明点点头,迈步跟上李寻乐,两人一同离去。

赵决明顺着逐渐增多的人流远去,不过眨眼,便如鱼入江海,不见踪影。

没有多少人知道赵决明又至汴京,当日他往李宅走的路线最为偏僻寂静,或许看清他面容的只有正对着城门那条街道的行人。

他入城时恰巧有巡捕从城门路过,其中有人对赵决明这位年轻剑客十分眼熟——既是展护卫,又是白五爷的朋友,更别提年轻有为容颜出众,只要见了一面,必然忘不了。

开封府比王怜花更早得知赵决明至汴京的消息,那神侯府自然也能知晓,两大京城臂膀之间消息共通,断案追凶往往事半功倍,实乃天作之合。

王怜花一个人心生猜测,倒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同样怀疑赵决明的身份,以往王怜花漫不经心有意无意地瞎问,问出些或无关紧要或疑点重重的消息——譬如赵决明与冷血对付石观音时配合得天衣无缝,譬如太子和赵决明之间远远超过一见如故的相互信赖……

犹如百川归海聚沙成塔,王怜花作出大胆的假想猜测,但其余人则只觉得真相昭然若揭。

如今赵决明真人露面,自然是询问的好时机,毕竟太子到底是一国储君,病遁后在外游历,又是置百姓、置朝政、置国家于何处?

这显然不太成体统。

官家并未因太子病重而产生别的想法,在朝堂上亦鲜明地表明坚信太子会痊愈的立场,饶是如此,亦有人心思浮动,甚至讨好起只与太子一岁之差的三皇子殿下——借太子的病情,他们处置一些被钓出的怀有异心之人,利多弊少。

彼时诸葛太傅等人为官家对太子的看重信赖而心下宽慰,但后来因“碎玉酒”一事得出官家从始至终便参与太子病遁的猜测,这份宽慰的心思平白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