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页(1 / 2)

加入书签

老皇帝的手段他们早就领教过了,对方更注重面子,手段也更含蓄和克制。如今雷厉风行步步紧逼,实在不像是老皇帝自己的手段。

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此次皇帝回京,那位恭谨伴随于皇帝身边的青年。

圣上从别宫回京都时,身边竟多了个青年道士跟随。

此人年纪轻轻,眉眼阴柔,听说出身乡野。他在别宫时见了陛下一面,从此便荣获圣心,时刻伴于陛下身边。

曾经众人认为陈世子上位历史已经足够离谱,没想到此人更为传奇。

从前诸臣只羡慕此人的幸运,现在却明白此是隐士高人。陛下此次回宫之事,大约便是有对方辅助。

据皇帝当日朝堂一事过去数日,锦衣卫的成立势在必行。太子党深知此事后果,纷纷消极应对试图拖延,五皇子等人则是蠢蠢欲动,期望得到皇帝重用,将成立锦衣卫一事交由自己负责。

但老皇帝并没有将此事交给五皇子等人,他先是大肆斥责了消极怠工的太子党诸人,随后直接放权给了那位伴于他身边的青年。

宣政殿中。

皇帝目光锐利如鹰:“夜长梦多,望你如当日所言,早日将锦衣卫成立。”

青年躬身:“必不负陛下所托。”

两人商量完政事,青年方才徐徐退下。

皇帝注视着对方的背影,忽然想到自己见到对方时,此子的第一句话便是:“陛下,您危矣。”

没等他暴怒令人将此人拖下去砍了,对方又跪首道:“储君势大,陛下退无可退,安居别宫放任其监国。陛下真以为您能在龙椅上安坐至老吗?恐怕时势所迫,退位让贤才是下场吧。”

“不如放手一搏,且还有余力!”

光影朦胧,皇帝浑浊的目光从数日前回到此时。

放手一搏,又有几分把握?

早知今日局面,当初他便不会立下储君。

……

皇帝大约是身体好了些,在立下锦衣卫后,又开始处理朝政。当他发觉太子监国期间把持朝政的手段后,心中又惊又怒,毫不意外地又开始找太子的茬。

锦衣卫成立第二日,皇帝一改从前风格,上朝当日训斥太子有不臣之心,罢免对方早朝令其在家中反省。

随后他又从冷宫中将五皇子生母云贵妃放出,还提拔了四皇子进户部,试图瓜分掌控户部的太子权力。

皇帝一系列动作都毫不避讳众人,公开表示自己有废太子之心。

谢仙卿倒也听话,退而居之,不再上朝,每日在家中赋闲。

太子府,庭院中。

谢仙卿安然站于石桌前,笔下墨迹点点。

画纸上,松柏寒风萧瑟,肃杀之气跃然纸上。

张公公在一旁等待良久。待见殿下放下笔,他才低着头躬身上前,小心道:“殿下,天色渐冷以免风寒,不若添一件大氅吧。”

谢仙卿抬起眼,望向府外上方。

已是深秋了啊。

第82章

太子被罢免朝政, 皇帝命其在家中闭门反思,试图借此减少对方接近政治中心。

临近九九重阳丰收佳节,陛下宫廷设宴,携群臣祭祖祈祷国泰平安, 风调雨顺。然而身为一国储君的太子殿下, 却并未一同出席。

天子祭祖, 储君不被允许在旁陪伴, 这本身便已经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节日喧嚣热闹, 朝堂群臣心情却各有千秋。风雨欲来之势,形势凛然, 有人欢喜有人忧。

祭祖归来当日,皇宫中。

皇帝看着案桌上诸多请求让太子复朝的奏折,面容扭曲:“他倒是好手段。”

青年躬身道:“太子经营把控朝堂许久, 自然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清楚。”

皇帝目光锐利如鹰:“若朕借此废掉太子……”

青年道:“还未到时机。”

圣上可以抓住把柄勒令太子禁足, 却无法因为此等小事直接废掉对方。

皇帝也只是随口一问, 心中也知道答案。太子势大,除谋逆巫蛊之祸族之罪, 很难拔根而起。

他只是罢免太子朝政令其在家中反省, 群臣的奏章便如雪花般抗议, 他要是直接圈禁太子, 恐怕更难。

与此同时, 太子府中。

外面形势凌然,太子党们都被打得措手不及,忧心忡忡,当事人太子却淡然依旧, 还有闲情逸致作画。

陈皎今日早早便从国子监偷偷溜走, 跑来了太子府。

外面是皇帝驻守太子府的士兵, 原本辉煌的太子府此刻门庭寂静,远远看去竟有些萧瑟。

陈皎看见后,顿时心中一沉。

驻守在太子府的士兵没有撤去,只能说明太子的圈禁令还没被解除。然而今日分明是重阳节。

早在数日前,陈皎和其他太子党便在等待今日。猜想皇帝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史官和百姓纷纶,必然会在今日放太子一同出席祈福祭祖仪式。

然而现在看来,皇帝已是放手一搏,铁了心要废太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