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页(1 / 2)

加入书签

将军攥紧手里的卷轴,说:“皇上说是松九营全营,自然与他人无关。”

方寻雪眼中笑意更浓一些,说道:“替我转告皇上,皇命有如天命,没有对错,没有是否愿意,天命不、可、违。”

最后那几个字,落在谢书辞耳边,让人震耳发聩。

将军身形一颤,紧咬牙关,“请松九营诸位接旨!”

方寻雪垂下透露,长睫在脸颊投下一片阴影,将右手摊开,举在半空,声色泠泠,犹如冰泉,“臣等,接旨。”

轻飘飘的一张黄纸卷轴仿佛经过多么久远的距离和时间,带着满身风尘和无法言说的沉重,稳稳地,放到了他洁白的掌心里。

跪在地上的人群中,逐渐有人发出低低的哽咽声来。

接完圣旨,松九营一众当家的站了起来,而他们面前的金甲将军却“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他几乎泪流满面,重重向方寻雪等人磕了三个响头,极其地用力,额头的皮肤已经爬上一片青乌。

松九营一位当家的想伸手去扶,方寻雪却将他拦住,硬生生受了将军的跪拜。

“各自回房修整,明日辰时出关。”方寻雪拿着手中的圣旨,转身在众人的视线走上了阁楼。

松九营几位大汉俯身重重抱了一下将军,似乎一切尽在不言当中。

这条消息不胫而走,不消片刻时间,就传得西南关人尽皆知。

恐怕不仅仅是西南关,再过不久,这道圣旨就会传得齐国人尽皆知。

谢书辞两人回到房间,他靠在窗户边向下看,街道中空无一人,一片萧条。

大王不知疲惫地嚎叫着,在这静谧无声的西南关中,显得莫名的悲伤。

它的嗓子已经有些低哑,可或许是因为没有情绪,心境没有到达那种地步,它的嚎叫声中总显得空无一物。

可这点空无一物似乎更适合眼前的环境。

偌大的西南关,宛若一只匍匐在地上,沉沉睡去的巨兽。

萧寻不知何时走到他身后,顺着他的目光向下看去,沉默许久之后,开口道:“用他们九人的性命,换取齐国暂时的安定,值得。”

谢书辞垂下眼帘,心情有些复杂,他原以为松九营并不知道皇帝让他们前来西南关的目的,不过从方才看来,他们就算没有接到圣旨,也早就猜到皇帝会怎么做,所以方寻雪先一步将其他人逐出了松九营,整个松九营只剩下他们九人。

用九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国家的安宁,这毫无疑问是值得的。

就算是暂时的安宁,也能让齐国安全度过这个冬天。

皇命就是天命……

对他们而言,那道圣旨只是一个通知,他们不需要去反抗,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只有顺应皇命,才能护下这一朝百姓。

那么天命呢?

水神大人的预言呢?

那其实,也只是一个通知,告诉谢书辞,你会死在那个时候,如果反抗,一定、一定会付出比谢书辞性命更要惨重的代价。

谢书辞好像有点明白了,天命不可违的意思。

或许,那并不是他挣扎到最后还是会死,而是,如果他挣扎、他躲开,他一定会付出比自己性命更要惨重无数倍的代价。

方寻雪不能违抗皇命,谢书辞也……不能违抗天命。

他们身上有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要心甘情愿地去赴死。

“这一仗恐怕东离的损失不比齐国少,不要求割地赔款,却仅仅只要他们的性命。大概,历经两年的战争,他们从心底里害怕这九个人。”

或许看出谢书辞情绪上的低落,萧寻向他靠近了些,似乎在试图安抚谢书辞的情绪。

这些人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双手换来了他国对于自己的国家的忌惮。

“你想帮他们吗?”

谢书辞怔怔地摇头,他不能帮他们,他是修道之人,不能插手这些事情,如果谢书辞出手救了他们,那么受到影响的会是整个齐国,那不是正好和他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吗?

“齐国皇帝用这么拙劣的借口宣判他们的结局,本就不愿隐瞒这件事。”

萧寻走到谢书辞身边,将手搭在谢书辞的手背上,温热的温度从掌心中传出。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齐国百姓都清楚,这九个人是为他们而牺牲,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些人的恩情。他给了那些人选择,他们可以不接圣旨,但他们选择了庇护这个国家。”

萧寻的声音波澜不惊,却神奇般地安抚了谢书辞的心。

“谢书辞,不是这个国家抛弃了他们。”他收紧五指,抵在谢书辞的后背上,“而是,他们拼上一切保护了这个国家。”

谢书辞心蓦然一颤,一阵难言的酥麻在心尖蔓延。

——不是这个国家抛弃了他们,而是他们拼上一切保护了这个国家。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齐国百姓都清楚,这九个人是心甘情愿为了保护他们而死,他们会永远记得这九个人。

无论是萧寻还是谢安,都比谢书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