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页(1 / 2)

加入书签

而随着时间推移,对于太子刘维来说,人生最要紧的事情不是学着成为一名帝王,而是他是时候成亲生娃娃了。

新上任的汉帝托着下巴想道,似乎,当年,是答应了曹老板娶他女儿的来着。还有婚礼由谁负责?本来这种事情都是皇后的锅……太子娶亲的事情,让丞相管应该也没关系吧?

62.曹家有女

当年和曹操约定了儿女亲家, 也交换了信物, 甚至小夫妻两个的人选都定好了。虽然魏王前年薨了,但约定就是约定,刘玥总是要再问曹丕一下的。

所以尽管嚷嚷着“汉贼不两立”, 刘玥还是写了一封信给曹丕,问及他妹子是否已经嫁出去了, 还有曹老板结盟时说过的话是否还算数?

毕竟刘维都十六岁了,对方也十九岁了,在古代都能算老姑娘,当年盟约时也讨论过这点,曹老板大手一挥, 说让自家闺女等着就好, 他相信刘玥是个说话算话的人物。

当然话是这么说的,但诸侯说的话基本和放屁一样,更何况说话那个人还死了。

再加上曹家是汉贼,刘玥是汉帝,也有臣子上书,岂能让大汉的当朝太子娶一个汉贼的妹妹当太子妃?

结果刘玥反问道:“你所谓的汉贼妹妹, 其中有一个还曾当过大汉皇后, 另外有两个当了贵妃。”这说的是曹操嫁给汉献帝的三个闺女, 其中有一位至今还是刘协的正妻。

这种名义上的问题就别谈了好嘛,大家都心知肚明。

关键是要看曹丕的态度, 就目前来说,他是否仍打算和刘玥维持表面的友好。

事实证明, 曹丕是个极为清醒的统治者,尽管比不上曹操这一代霸主,却极善权谋。他很快就回了信,告诉刘玥,虽然父亲仙去,但自己谨遵父命,如今妹子正待嫁闺中,只等迎亲团来人接娶。

刘玥拿到书信就笑了,看来谁都不愿意先动手啊。

南北对峙,虎视眈眈,名义上甚至分成了两个国家,却都坚称自己是正统。魏和汉,本该是有你没我的,却如今要缔结婚约,成了儿女亲家。

政治外交,从来都没有道理可言,更没有温情。

比如刘维和曹家女成亲,这两个当事人却没有一点发言权。刘维这边还好些,刘玥亲自找他知会了一声,还苦口婆心地说了一通,和他讲联姻的必要性。

刘维既然是太子,就有身为太子的职责,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婚姻。再说,若是他真不喜欢曹家女,大不了在给足尊敬后,再另娶几房可心的姬妾便罢了。

至于曹丕那边是嫁妹妹,就更加没必要征询小姑娘的意见了。

曹操这个女儿叫曹茹,今年十九不到,是环夫人所生,曹冲的胞妹。因为从小聪明伶俐,又加上兄长受宠,很得曹操喜爱,可谓是掌上明珠。

曹茹生得晚,此时曹操已经坐定北方,身为司空大权在握,不像她几个哥哥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即是娇养长大,一举一动便都带着尊贵,也有自己的脾气。@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曹丕让她远嫁荆州,说没想法是假的。做女儿的,谁愿意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甚至是敌对的环境?即便嫁的是刘家太子,身份高贵,也架不住思乡情怯。

可她毕竟是曹操养大的,有几分见地,知道曹刘联姻不是她一人的事情,更是南北方短时间内不开战的表示。为了安定天下人之心,她没有别的选择。哪怕自己死了,曹丕也会换个曹家女顶替上去,更何况自己的婚事,是当年父亲亲口允诺下的。

最后,双方商议了一下,从荆州派出迎亲团,许都派出送亲团,在两国交界之地把曹茹送过去,这样对谁都好,不会刺激到任何一方的神经。

曹丕在嫁妹妹这事上自然不会抠门,为天下人耻笑。所以光是曹茹的嫁妆就装了六十四个箱子,用的是大魏公主的规格,又送去陪嫁女两个,一个是曹家分支的女儿,一个是他曾经手下校尉的女儿,也都各带了六箱陪嫁。还有若干仆妇、婢女、小戏和内侍,加上护卫的士兵,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延绵几里,由曹茹的胞兄曹据和一员大将护送。

曹魏这么大方,刘玥能丢份吗?

当然是不能!

迎亲队伍自然不需要陪嫁人等,但光是护卫就带了一千人马,各个是玉面郎君,英姿飒爽,而正中间骑着白马的就是太子刘维。此外,聘礼也用了六十四台,所有器物都遵循太子娶亲的制式,八面等身南武镜,上百匹蜀锦,宝马良驹,金银玉器,珍贵药材,甚至还有一套青铜编钟。

这些聘礼自然不是刘玥准备的,她就搞不明白送礼的合适规格,所以都是诸葛亮置办下的。除了聘礼和迎亲团,他还要操持太子府的一干事务,包括大婚时的仪式和宾客……一言以蔽之,就是丞相又忙疯了。

等到刘维的迎亲队离开荆州时,诸葛亮才松了口气,回到府上将拉下来的公务熬夜补完。刘玥看着心疼,让给端了不少补药汤水,但丞相还是消瘦不少。

“幸亏就娶一次。”刘玥摸着诸葛亮的手腕,和自己的比划了一下,皱眉道:“下次织儿成亲,可别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