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页(1 / 2)

加入书签

邹普胜知道她一定是赴死去了,不由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走上前俯下身去,捡起了地上的绳子。

“她的姐姐……”

窗外的雨点打在台上,仍然噼里啪啦地响着。

屋中的中年文士枯坐一夜,在天亮时重振精神,支起窗户,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开始思考要怎么在高百龄不备之时给予他一发痛击。

他的头脑很久没有这样活跃了,在陈友谅登基以后,邹普胜其实是很颓废的,一度对人性失望,为自己的无能而愧疚,但是现在,他被心中的怒火所刺激,前所未有地燃起了希望。

他希望陈友谅赶紧回来,也希望高百龄赶紧回来!

第37章 大闸蟹

武昌发生的事,依旧还是影响不到应天。

这些日子里,朱标还在干他该干的事情,作为老朱同志的儿子,他现在努力地学习,其实才是最正确最负责的做法。

行军打仗、处理政务,这些还轮不到他来,也没有必要轮到他。

帅府的书房里。

宋濂讲完了最后几句话,行了礼,把书卷起来在腋下,示意这节课要结束了,然后拔腿就走。

并不是说宋濂对朱标有什么不满意,所以才这么着急。只是老朱同志过会儿还要开会训话,他急着赶场子。他是为朱标上课的,迟到以后朱元璋并不会怪他,但是以宋濂的严谨认真,他可并不想让自己闯进正在进行的会议表现出迟到的尴尬场景出现。

朱标赶紧推开椅子站起来,道了声宋师慢走。

门已经叭地关上,也不知道宋濂听见这声道别了没有。

龙湾之战后,老朱同志的大业又双叒进一步,地盘大了,事情越发得多,他的臣子们一天天忙得滴溜溜转,宋濂为人严谨,还有些刻板,每次朱标见他,他都板着一张脸,紧绷着嘴角,踱着小步子,和戏台上的将军似的,上半身不动,但风一样地走来走去忙碌着。

就连刘基,朱标也很少见了,他已经逐步接手了军务消息的处理与分析任务,责任很大,工作很多。

就当他这样想着,准备也出门去,好到下一堂课的地点报到。

没想到刘基率先从外边推开了门。

“吴策那边我已经请过假了。”他一进来,就甩下一句话。

这话的意思就是今天的武学课不用上了。

朱标疑惑道:“先生找我有事?”

刘基把手伸入怀中,取出放在口袋里的竹片来,这些竹片约有二十来个,长短不一,翠绿如玉,温润而有光泽,上面明明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咒,但因为用了特殊的手法,只要不用法力去看,根本看不出来。

他挑出一两根放在桌上,指点道:“这两片竹子尺寸最长,厚度也出众,应该刻一些独特的符咒来作边骨。”

边骨就是最外面的那两片扇骨,扇子合起来以后,就是它们两个露在外面,所以一般要更长更厚,以承担保护作用,增加美学价值。

这些东西是前几天朱标上交给他的,因为摸不准最后几步怎么做,索性把竹知节的竹片都拿了过去向刘伯温请教。

“哦。”朱标应了一声,凑过去看,琢磨道,“您的意思是,刻点火符什么的?”

刘伯温摇了摇头,拿过一边的毛笔,沾上朱标还没用完的墨,在竹片上写了个临时的,可以擦掉的符咒。

这又是一个朱标没见过的符,样式很独特。

“这是近日我从古籍中找到的符形,稍作更改后有了新的用法,可以叫它……”刘伯温卡了一会儿,“就叫变符,嗯——化符,或者是,还是变符吧。”

说实话,这两个名字不管哪个都不是很好听。

刘基纠结一会儿,还是将名字确定为变符,他拿起竹片来,当着朱标的面甩了一下,竹片竟然发出一道破空声,转眼就幻化成了一把长剑。

刘基弹了弹剑身,长剑立刻发出好听的剑鸣声,在光下反射出一道冷光。

朱标顿时眼睛都亮了,喜道:“先生,这意思是什么都能变?”

刘基把东西递给他,朱标拿着一甩,白光闪过,竹片瞬间又成了削铁如泥的匕首。

比起刘基随手幻化的东西,朱标这把匕首显得更加精致真实,因为他脑中所想的东西正是老朱同志给的那一把小刀,有了原型和参考,武器的质量自然就更上一层楼。

他那把就已经很好了,这把比很好还要好,已经说不出是什么水平。

寒光闪动,这把短短的匕首竟隐隐好像有几尺长的剑气一般。

“确实,确实应该刻在边骨上!”

上辈子朱标小的时候,经常披着床单,拿着什么棍子之类的扮演侠客,那时候他只是个普通孩子,摸不到真刀真枪。而现在有了这个东西,他就可以直接在王公贵族与江湖中人之间无缝切换,必要的时候,还能使自己变得帅气。

朝堂之上不准带刀,虽然老朱同志一定不会在乎自己的太子有没有带武器,但朱标腰间别把刀或者剑什么的,还是很不好看的,扇子就文雅很多。

当然这是以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