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页(1 / 2)
“囚禁至死,桐城是个好地方。”
“我娘和我妹妹呢?”
“应天容得下她们。”
“那就好。”
朱文正似乎是释然了,朱标望着他,两人相顾无言,过了一刻钟,他迈步走向门边。
“朱标。”
朱文正突然叫住他。
这还是他第一次用这么平静的口气叫出这个名字,不带半点嫉妒和不满。
朱标没有回头,但是因此停了下来。
“叔,不,王爷是一个狠下心来,谁都可以杀的人。”
“他认定的道理,谁也改变不了。他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
“你做他的世子,做他的太子,一定要忍耐……”
刘伯温、邹普胜、韩林儿和陈善在朱标眼前一一闪过。
他道:“不劳你操心了。我们之间的事情,别人是插不上手的。”
第135章 回乡祭祖
朱文正被押送到桐城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也许是他水土不服生了病,也许是他害过的人暗中报复,也许是他心中不平抑郁难忍,总之,这个名将彻底离开人世。
镇妖司的人探查过后回来报告,朱文正没有执念和怨气,并未化鬼。
他留下一个取名叫铁柱的儿子。
是的,朱铁柱。
朱标听到这个名字时简直是大为不解,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名字也很一般,但仔细解释一下,“标”好歹有不错的寓意,可是铁柱嘛……
老朱同志起名字是简单粗暴的,按照木属性给儿子们轮了一圈,什么樉、棡、棣、橚、桢等等,全是木头枝、木头片儿和木头棍。
但就算是他,显然也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给铁柱赐名炜,并把他带到了王府照顾。
这孩子不过四岁,眼中满是恐惧和怯懦,瑟瑟发抖地望着周遭大人,朱元璋摸着他的头,告诉他自己之所以会惩罚朱文正,是因为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往日贫苦时的艰辛,等你长大了,我会封你为王,只要你不再辜负我的希望。
朱炜露出喜色答应了,开心住下。
朱标却另有担心,朱炜面上虽然天真可爱,周围没什么人时,脸上却是算计、嫉恨与仇视。要不是他的目力特殊,无意中窥探到,恐怕还发现不了。
针对一个小孩子不是世子该做的,也不是朱标会做的。他不知道朱炜长大了会做什么,但已决心要好好看着他,以防他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万一长歪了实在矫正不回来,就早早惩罚了送回去,不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不给自己找麻烦,尊重祝福是正确的做法。
光关心朱樉朱棡等人的成长就够他费神了,堂堂一国储君,不应该在仇人的儿子身上浪费时间——哪怕他是皇亲国戚。
事实上,朱标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朱炜长大后又一次改了名,改为这才是后世较为熟悉的朱守谦。
有人说小孩是一张白纸,有什么样的性格全看大人如何教诲,亦有人说部分儿童是天生的坏种,怎么教也难以改正。
朱守谦的情况特殊,三岁看到老,他来时已经四岁,基因遗传,遗传的显然不咋地,偏偏还身份尊贵,最高的统治者对其心怀愧疚,有没有老师敢教他做个好人,有没有老师能治住他的顽劣,答案很明显。
等到洪武三年,册封诸王时,老朱同志把桂林给了朱守谦,他不满意,马皇后好说歹说劝他去了。到了封地就藩,朱守谦肆意妄为,纵容手下仗势欺人。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把他唤回应天训斥教训,他写诗嘲讽,被贬为庶人。
洪武二十年,过去了这么久,朱元璋想着这回他该知错了,把爵位又还回去,让朱守谦重新在云南为王。新来一次,他确实不同了,不同在哪里?更为纵淫。
横征暴敛,掠杀无辜,能想到的坏事朱守谦全干。老朱同志没办法,再次把他召回,安置在凤阳,凤阳虽是朱元璋的老家,但那是个小地方,没什么油水,就这样朱守谦还抓住机会强抢人家的牧马。朱元璋又让他回应天,拿鞭子抽了一顿关到其死。
很耳熟吧?
一个小号的朱文正。
朱文正好歹还立过战功,真的有不小贡献,朱守谦坐吃祖本,搞成这样子,谁也怪不了。
二废二立,主要的原因,还是那时候朱元璋已经老了。马秀英去世了,朱标也病死了,这个在帝国高位上的老人耐不住心底的寒冷,渴望亲情,儿时的回忆与快乐不断被他想起、放大,他的心软了,哪怕是朱守谦,在他看来也存在着虚无的温暖。
不过这些事情在这里是不会发生的。
朱标不死,朱元璋没有必要去找别人发散爱心。
至正二十五年。
张士诚主动出击,他派遣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新城,说夸张点,老朱同志这边和智囊团们还没想好具体该怎么反击呢,带兵去救援的李文忠便把那二十万大军给打趴下了。
这二十万大军的作战能力显而易见的很差劲。以小窥大,想必张士诚其他的军队水平更不怎么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