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里藏刀》七(1 / 3)
萧府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要薛绵彻底避开萧逢是不可能的。起初几日,薛绵一看到萧逢的影子便转头就跑,海棠笑她:“你以前像个白天鹅,现在像隻缩头乌龟。”
“谁叫大人见了我心烦?他火气大,我这做奴婢的也要为他身体着想。”
后来几日萧逢因公离开长安,正好去一个月,薛绵才终于能够能光明正大地走在府里。
趁萧逢不再她本想偷偷去看一回显炆的,但才到了山底下就被段元安给赶了回来。
段元安拿刀挡在她面前,不耐烦道:“薛姑娘能不能安分点?”
“我去看旧主,是念旧情。往后萧大人、段将军有事,我也会去探望你们的。”
她这么一说,段元安觉得好像是自己有些无情无义。
薛绵见段元安如此铁石心肠,也没了去看显炆的心思。
她道:“我不能白跑一趟,不然您就放我去寺里拜一拜,给自己求个平安符,您跟着我,我一定不会乱跑。”
“你一个妇道人家,成天家里呆着,求什么平安。”
“萧大人什么脾气,您比我清楚。他万一哪一日喝多了,一刀砍了我呢。”
段元安觉得她说的不是不无道理,他决定陪薛绵上山,给自己也求个平安符,避免被萧逢发脾气时候乱砍了。
薛绵上山再下山,段元安寸步不移,她连显炆的影子都没见着。
但显炆看到她了。
薛绵这几日仿佛长高了些,下巴尖了些。
她仍旧是下巴高傲地扬着,脖子道腰背挺成一道尺,看上去是没从受过委屈的模样。显炆远远望着薛绵,直到她青色的身影消失在群青之中,他目光渐渐暗淡。
…
萧逢此次离开长安南下,对外称的是去南方点兵,实则是为了寻一人。
十年前尚书府的右仆射顾守廷。
十年前尚书台赵祁徇私舞弊之案,尚书台一半人受牵连获罪入狱,罪及九族。其中在漩涡之中的人有尚书令赵祁,和他的妹妹赵皇后。赵祁被诛杀,赵皇后被幽禁三年。
而尚书左仆射薛凭和他的家人也牵涉其中,薛凭在狱中自刎,传闻是畏罪自杀,剩下的族人流放边疆,只有年幼的薛绵被太子偷偷救下。
此事本和萧逢没多大关系,他既有显赫军功,又有母族的三十万骑兵,他没必要掺和到朝廷旧案里。
契机是那日皇后召他入宫,意将明远公主许给他。
若他娶得明远公主,大将军之位唾手可得,也能在从前看不起他的人面前扬眉吐气。
可萧逢不愿意,他沙场摸爬多年,靠自己一双手爬上来的,要他靠女人上位,那是对他的折辱和轻视——尽管对方是天家的公主。
他大胆拒婚,不给天家半点脸面,惹得皇后生气,皇后正打算收他兵权,萧逢却问:“若臣能为皇后娘娘的兄长平反,此事可就此作罢?”
尚书台之案,一直是皇后心头之痛。多年来无人敢提及,久而久之,她自己都记不清兄长和薛凭他们是有罪还是无罪。
“你若能为本宫兄长和薛大人翻案,莫说不怪罪你,你要什么本宫都能如你所愿。”
萧逢自信道:“皇后娘娘如此慷慨,臣当竭尽全力了。”
他之所以想到顾守廷,是源于薛绵的一句话。
之前他和薛绵吵架,萧逢说自己出门前曾让薛绵帮他把书房整理了,薛绵说自己忘了,她时常记性不好,她为了让自己信服,拿自己一家当初在狱中的事举例。
她说当初自己明明记得父亲写了封血书以证清白,但是根本没人见过那封血书,她怀疑是自己年纪小,记忆出现了偏差。
萧逢为了证明她就是偷懒,便私下里去寻了那份“血书”。
他找到当年狱卒,得知薛凭自尽前,顾守廷曾去过狱中。
顾守廷为避难,带着那封血书隐居山中,不知太后已经仙去、皇帝中风,如今正是赵皇后掌管朝政。
萧逢为了找顾守廷,也是费了大半年的力气,他确定了顾守廷的下落,有了八成把握,才敢在皇后面前重提此事。
他做这些也不是闲得无聊想为薛绵父亲翻案,他就是为了让薛绵低头,给他服软,证明他是对的。
人都爱赢,不爱输,碰到薛绵,他变得尤其较真。
一个月后萧逢带着顾守廷和当年薛凭的血书回长安,朝廷哗然。
薛绵也错愕不已。
她没奢求过父亲会翻案…虽然还没定论,但朝廷已经开时彻查此事,只要有更多的证人出现,早晚会还父亲一个清白,自己也能和薛家其他人重逢。
萧逢回府,正是他们一个月赌约的最后一天。
薛绵已在屋中等他。
他做了一件大事,进屋第一句,却是:“不是让你别出现在爷眼前吗?你这不就是认输了么。”
输了,还输了个彻底。
薛绵道:“我是来庆贺您赢了的。”
“谁说自己从不违约的?”
“我说的。”
“违约了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