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1章(1 / 2)

加入书签

☆、宫墙柳38

永庶人,确切地说法应该是永宁帝。他是先帝的第三个弟弟,宪庙唯一的嫡子。

十岁被立为太子,十三岁出阁读书,仁厚端方,在朝中极有人望。及至二十三岁登基,在位四年,兢兢业业,未尝有一丝懈怠。

奈何如此仁主,偏有一帮野心勃勃的兄弟。其中更有先帝这般盖代枭雄,永庶人还是太子时便不甚安分,最后更是出兵叛乱,攻入皇城,将永庶人逼死在大火之中。

此事距今也不过十来年,因而先帝登基后虽然大肆屠杀为永庶人呜不平的朝臣,又下令焚毁一切与永庶人有关的书籍记载,可百姓的嘴是堵不住的。

随着朝纲败坏,民众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近些年,民间也渐渐兴起了一些怀念永庶人的声音。

各种各样绘声绘色的传闻里,有说永庶人未死,而是坐船远走海外避祸,也有说永庶人虽亡,不过他三子一女,当日并未全都同他一道身陨在那场大火里,而是逃了出来,等待復辟的时机。

林林总总,十句里面倒没有一句是真。瑶姬和大多数人一样,以前也不将这些传闻放在眼里,眼下却忍不住认真思考起来,会不会,永庶人的儿子确实未死…,,

她无法确定此事,更不可能寻人去商讨,柳沉舟的字迹与永庶人相似或许只是巧合,若是如此,他又为何要使用两种字迹?

没等她想明白,京里的局势愈髮乱了。

齐王造反失败后被杀,不仅没有震慑到那些蠢蠢欲动的宗室,反而让他们的心思更活络起来。当年先帝夺位,他的几个兄弟原本就不服,只是因先帝手段酷烈方才乖乖缩着装鹌鹑。

如今眼看着皇帝昏庸无道,又身有重疾,正是大好的机会。柳沉舟削减冗官冗员的改革原不该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却是在—干心思不明的宗室煽动下,举步维艰。

一时间京中谣言满天飞,藉着百姓怀念永庶人的机会,开始有人鼓吹先帝的皇位来路不正,乃是篡谋所得。

又说永庶人在位时四年无改父道,如此方是仁君,今上却在姦宦的煽动下欲削员改制,实在是有违祖宗成法的大逆之举。

百姓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知永庶人确实仁厚,倒都跟着骂起改革派来。虽然东厂很快将传播谣言的主使逮捕,沸沸扬扬之下,朝廷不得不颁布永庶人的八大罪状,用以驳斥此论,将改革之举重新拉回到正义的舆论里。

瑶姬得知此事时却是吃了—惊,如今改革派的核心是柳沉舟,以罪状污名化永庶人虽是不得已之举,假若她的猜测为真,柳沉舟岂不是在用莫须有的罪名侮辱亲父…,

她此时方才体味到柳沉舟的坚执,或许帝位、復仇都不是他要的,他要的,乃是这天下靖平。

当初他回答她,“有些选择,与是否喜欢无关。”

如今他的举动彷佛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註解,想得到一些就必然要失去一些,他无法以光明正大的身份站起台前实现自己的抱负,便选择隐于幕后藉他人之手改变天下。

奈何这份坚执不被人理解。

那几位蠢蠢欲动的王爷心里眼里只有帝位,何尝会去理会一旦改革失败,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国家。被改革触动既得利益的反对派则是视柳沉舟如洪水猛兽,恨不得生啖其肉。

甚至连他一心所念的天下万民,此时在舆论的操纵与挟裹下如同无头苍蝇,反要狠狠啃咬为其谋利的改革派。

风雨飘摇,局势危急,瑶姬素来敏锐,此时已意识到将有大变发生。

她不能继续再待在南园了,想收拾行李回宫,徐恩却道:“宫中尚未有召娘娘回宫的旨意…..”

”小徐子,你实话说,是不是你师父要拦我。”

徐恩一顿,脸上露出万般的为难神色,到底还是道:“娘娘既然知晓,又何苦……”

瑶姬一时恍然,现在想来柳沉舟大费周折将她送出宫,除了实现她的愿望,还有让她避祸之意罢——就在她到了南园之后没几天,他便在朝中抛出了改革的方略。

“京中多事,娘娘现在回去,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徐恩还在劝她,“南园这边有大郎,有奴婢,还有茜草姐姐、珠儿姐姐,若事有不谐,”他下意识压低声音,“……还有师父留下的缇骑,必能护得娘娘与大郎周全。”

原来他连后手都已经布置好了……

深吸了一口气,少女沉声道:“京中的局面,现在已经坏到什么程度了?”

徐恩却不肯回答了,他沉默不语,瑶姬也不恼:“你不说,没关係,”她站起来,掸了掸衣袖,“我自己回去看便是。”

“娘娘!”

“徐恩,你拦不住我,”少女微微一笑,那笑容很淡,却又坚定得彷佛顽石,“……他也拦不住。”

“我不会躲在他背后,更不会明知他有危险却什么都不做。以前我就说过,我从来,都不是听命于他的。”

建元十一年六月十三,夜,这一天,是史称“三王之乱”的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