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六 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2 / 2)
;&esp;论个人表现,赵昚比赵构好多了,至少直到最后一刻他都坚持要抵抗,如果岳飞韩世忠等人在世的时候遇到的皇帝是他,说不定大宋已经光复中原了。
&esp;&esp;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esp;&esp;史浩只能安慰他。
&esp;&esp;“陛下不愿屈膝于明国,不愿承受屈辱,这份勇气和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错的,陛下的英勇,是大宋所迫切需要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谁敢否认,臣就会与他辩论到底。”
&esp;&esp;赵昚抬起了头看着史浩。
&esp;&esp;“所以,老师也觉得我的做法是错的?”
&esp;&esp;史浩低头,默然无语。
&esp;&esp;良久,赵昚擦了擦眼泪,自嘲的笑了出来。
&esp;&esp;“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不想做我曾经最讨厌的事情,我以为我做了皇帝就可以扭转乾坤的,可是现在看起来,我还是太无知了。”
&esp;&esp;史浩心里一动,上前几步握住了赵昚的手。
&esp;&esp;“陛下,陛下并非无知,陛下是英勇而无畏,相较于名为精明的懦弱,陛下看似莽撞的英勇才是大宋最重要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责怪陛下办事不计后果,但是任何人都不能责怪陛下的英勇!”
&esp;&esp;赵昚有些惊讶的看着史浩。
&esp;&esp;“老师,你的心里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
&esp;&esp;“如有虚妄之言,天打雷劈!”
&esp;&esp;史浩没有任何动摇。
&esp;&esp;赵昚就那么定定的看着史浩的脸,仿佛能从他的脸色中看到他所极度渴望的东西。
&esp;&esp;他确实看到了。
&esp;&esp;于是他满是凄苦的表情中掺入了那么一丝微微的欣慰。
&esp;&esp;当然,凄苦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因为他是真的很苦。
&esp;&esp;满朝文武要求投降的声音不绝于耳,大部分人已经不支持他继续打这场战斗,仅仅只有少数人上表希望皇帝继续战斗。
&esp;&esp;赵昚看十份奏表才能找到一份支持他继续开战的,其余九份都是要求投降的。
&esp;&esp;赵昚虽然有心继续打下去,但是想起了开封故事,他真的会担心有人因为恐惧而选择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
&esp;&esp;到那个时候,他可就真的一点议价权都没有了。
&esp;&esp;虽然眼下也没什么,但是主动投降的一方如果有些要求,接受投降的那一方也会考虑。
&esp;&esp;毕竟城内还有四万多可以战斗的军队和满城居民,明军若想要攻克临安,难度很大。
&esp;&esp;思来想去,在史浩的再三苦劝之下,赵昚终于认清了现实,点头答应了史浩的请求。
&esp;&esp;于是赵昚在朝堂上正式宣布授权给史浩,让史浩代表皇帝去和明军谈判,争取一个相对合理的和平条款,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esp;&esp;周至在抵达临安城之后才知道赵构退位、赵昚登基的事情,他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于是立刻派人快速北归,把这一消息和大军包围临安的消息一起告知苏咏霖,请苏咏霖给出具体指示。
&esp;&esp;到底要多少数目的赔偿比较合适。
&esp;&esp;岁币的具体数额该如何确定。
&esp;&esp;南宋不答应怎么办。
&esp;&esp;要不要真的攻克临安城。
&esp;&esp;万一真的俘虏了南宋皇帝该怎么办。
&esp;&esp;他希望得到苏咏霖的具体指示,如此,在谈判的时候他就能有的放矢,有理有据的向南宋提出诸多勒索式的要求。
&esp;&esp;当然,没等到苏咏霖的具体指示,五月初五日一早,南宋方面就派出了以史浩为代表的谈判团队,请求和明军方面进行和平谈判,以争取停止这场战争,避免临安城遭遇灾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