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百三十五 世上哪有这样的良善朝廷?(2 / 2)

加入书签

村民们纷纷惊讶了。

&esp;&esp;“不可能吧?”

&esp;&esp;“还有这种好事?”

&esp;&esp;“会长你别骗我们了。”

&esp;&esp;“世上哪有这样的良善朝廷?”

&esp;&esp;徐通摇了摇头,对此感到悲哀。

&esp;&esp;他学了历史,知道很多古代王朝的农业政策本都是轻徭薄赋,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与统治阶级的腐化,农民压力越来越大。

&esp;&esp;但是光就农业政策来说,王朝初期农民的压力并不大,十税一和十五税一的政策往往都能运行好几十年。

&esp;&esp;但是宋可能并非如此。

&esp;&esp;“我就是从北边明国过来的,我会不知道这种事情?北边明国的皇帝陛下颁布了诏令,要求土地所有者不准向租种土地的佃户征收超过四成的地租,违令者需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esp;&esp;而自己拥有土地的农民根本不存在地租这回事情,只要在每年税季向朝廷交一份农税就可以了,其他的一应赋税全都没了,对了,就算是征发服劳役也给钱。”

&esp;&esp;村民们更加惊讶了。

&esp;&esp;“真的假的?”

&esp;&esp;“做劳役还给钱?”

&esp;&esp;“不都是只管饭不给钱的吗?”

&esp;&esp;“我还听说有的地方连饭都不管,两三天才给一顿吃的,饿死了不少人呢。”

&esp;&esp;“是啊,我表舅就是,从那个不给饭吃的工地上跑回来,躲在山里躲了一年多才避过风头,但现在也改了名字了。”

&esp;&esp;村民们七嘴八舌讲述自己的遭遇和所见所闻,徐通听着,等他们说完了,徐通又开始宣传明国的事情。

&esp;&esp;比如明国皇帝带领军队夺取土地之后把土地分发给农民,又建立农会让农民自己管自己的事情。

&esp;&esp;明国农会有不小的权力,县府都不能随意下乡征收赋税,只能按照规定由税务部门在税季对接农会,完成税收征取,其余的事情都不能做,下乡强制征税更是想都别想。

&esp;&esp;各级南宋政府施加给农民的各种苛捐杂税被农会全部废除,连乡村内的地主豪绅都被一并铲除,土地都归了农民。

&esp;&esp;对于农民来说,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土地和减免赋税来的实在,他们最在意的、至少是目前最在意的还是土地和减免赋税。

&esp;&esp;要是收下来的大部分都属于自己,该有多好?

&esp;&esp;每一个农民都这样想过。

&esp;&esp;“在明国,农民打下来的粮食确实大部分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esp;&esp;徐通的这句话就让很多村民不相信。

&esp;&esp;“以前遭灾,咱们求着主家减免一些租子,主家都向我们哭穷,说他家里都没有余粮,上下都要打点,根本没粮食什么的,要是明国皇帝真的那么好,估计都吃不饱吧?”

&esp;&esp;徐通大笑了一阵。

&esp;&esp;“这种鬼话你们也相信?我问你们,你们每年交给地主多少租子?”

&esp;&esp;一个村民举起了手。

&esp;&esp;“咱们那儿是四六开,咱们四,主家六,这都算可以的了,周边好些地方都是三七开,还有二八开的,太黑了。”

&esp;&esp;“你们那儿有多少佃户?”

&esp;&esp;“大概四百多户吧。”

&esp;&esp;“你们光靠这四成就活下来了,那你们为什么觉得收了四百多户人家六成粮食收成的主家会吃不饱?主家多少人?该不会有一千人吧?那估计想要吃饱是有点难。”

&esp;&esp;这话说的那个村民就有点尴尬了。

&esp;&esp;“这个……我也不清楚……”

&esp;&esp;他当然不清楚,他要是清除,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esp;&esp;由此可以看出,地主士绅们满嘴的鬼话到底有多强的欺骗性。

&esp;&esp;谎言需要被戳破,真相需要得到声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