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逆(2 / 4)

加入书签

p;&esp;再一说,他当众冲撞太皇太后,将其自高台之上推落地面,再如何文过饰非,也难以脱罪。

&esp;&esp;——这是忤逆、谋害的大罪。

&esp;&esp;即便是天子,也无法洗清。

&esp;&esp;仓促之间,并不可能做出应对之法,倒不如先把他扔回宫中,容后再议。

&esp;&esp;杨太后听得范尧臣提议,这才转头看向了阶上的赵渚。

&esp;&esp;她慌乱地“啊”了一声,又“哦”了一声,只微顿了一下,就对着一旁的宫人道:“就……依范大参所言。”

&esp;&esp;几名小黄门很快上得天庆台,将赵渚请了下来,送入了不远处的龙辇。

&esp;&esp;围在一旁的两府重臣将杨太后行事看在眼里,俱是在心中大摇其头。

&esp;&esp;——堂堂一国之太后,怎么会如此小家子气?

&esp;&esp;半点撑不住台面。

&esp;&esp;唯一有神志、有话语权的太后这般无用,下头的官员只好帮着收拾残局。

&esp;&esp;孙卞上前一步,提点道:“太后,太医在此处救治太皇太后,我等是否不方便在此候着?天庆观的祭典,当要如何?”

&esp;&esp;杨太后“啊”了一声,眼睛还看着地上被太医围着的太皇太后。

&esp;&esp;她茫然道:“便……依参政所言。”

&esp;&esp;我他妈根本还没有言!

&esp;&esp;孙卞心中骂娘,面上却依旧十分沉稳,复又道:“既如此,不妨先着众人先行离开?至于祭奠,只能今日先通福一众先皇,将来再择吉日……”

&esp;&esp;杨太后这才听懂了,忙道:“很是……很是。”

&esp;&esp;见这般暂时将着急的事体定了下来。

&esp;&esp;百官们在黄门的引领下,按列各自出去。

&esp;&esp;范尧臣见杨太后并无任何主见,心中暗叹,却是不得不道:“太后,可要臣等在此等候?”

&esp;&esp;“自然……自然!还请诸位官人留在此处。”

&esp;&esp;杨太后忙道。

&esp;&esp;她这话说得不清不楚。

&esp;&esp;谁人留,谁人不留?

&esp;&esp;范尧臣无奈,到底想着从前赵芮,复又问得清楚道:“可是请东西两府留得下来?”

&esp;&esp;又补了几个虽未在府,却一般重要的宗室并官员。

&esp;&esp;杨太后道:“很是,很是。”

&esp;&esp;最近早已习惯了太皇太后一力包办后宫事务,不用过问的官员,见得杨太后这般反应,俱是心情复杂。

&esp;&esp;虽说天家无家事,俱是国事,换得从前,大把臣子欲要把手伸进后宫里头,不叫隔绝中外,便是天子房事,也想要插手一回。

&esp;&esp;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

&esp;&esp;管得这样细碎,哪里是宰辅们当做的事情。

&esp;&esp;也太掉价了……

&esp;&esp;

&esp;&esp;顾延章还没有回府,季清菱便得了消息。

&esp;&esp;“陛下把太皇太后推下了天庆台?!”她惊问道,“莫不是谁人乱传的胡言罢?”

&esp;&esp;秋爽立在一旁,听得半懂不懂,虽知道是个台子,却并不知道是什么台子,只好迷茫地看一眼对面回话的松节。

&esp;&esp;松节点了点头,也是一副受了大惊,堪堪镇定过来的模样,道:“是天庆观中传出来的,听说当日的观中正准备迎接天子、太皇太后祭祖,因那天庆台处要道士去做水陆法会,一般也有几个小道童在后头帮着搬东西,好几人都看了个正着……”

&esp;&esp;他仿佛没有看到后头秋爽的模样,却是又多补了一句,道:“宫中年年清明都在天庆观的天庆台上祭天,今岁却出了这样的大事,不知钦天监中是谁人选的日子,怕是要倒大霉了。”

&esp;&esp;不着痕迹地,就把天庆台的来历给解释了。

&esp;&esp;秋爽听得懂了,便也生出问题来,插道:“陛下为何要推太皇太后?那台子什么模样,是不是不小心错了脚?”

&esp;&esp;天子只有七岁,站不稳掉下去,不小心撞倒了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esp;&esp;松节道:“官人还未回来,百官还在其中,只是外头已经传开了,不知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有人说陛下是中了邪。”他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