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善后(2 / 4)
皇帝已是不可能在那个位子上继续坐下去了。
&esp;&esp;他将太皇太后推下高台,无论是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哪怕还是失手伤了人,却也一般害死了其人的性命。
&esp;&esp;而眼下最棘手的,除却如何处置赵渚,还有谁人来坐那个位置。
&esp;&esp;想要处置赵渚自然不容易,这样的事情,虽然史上从未有载,可赵渚是君,不管何时,都绝无可能诛杀天子。
&esp;&esp;只能废黜。
&esp;&esp;至于废黜之后,又待如何,却是后事了。
&esp;&esp;眼下太皇太后突然命丧,赵渚不能再用,天庆观中剩得两府官员,众人各有主意,为着新皇人选,彼此争吵起来。
&esp;&esp;有人此时便想起了济王赵颙。
&esp;&esp;“济王殿下宅心仁厚,兄终弟及,乃是正道……”
&esp;&esp;原本一直坐在角落太皇太后尸首旁的杨太后,听得这一句话,忽的一个激灵,整个人坐直了身体。
&esp;&esp;她蓦地一下,望了过去。
&esp;&esp;杨太后从来就在深宫之中,她是以夫为天的性子,又兼家中背景并无特别,其父不过是个不大不小的文官,是以对于朝中大事、官员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于赵芮的口述。
&esp;&esp;她不像张太后,对朝中官员如数家珍,人人情形尽熟于心,此时坐在天庆观的偏殿里头,抬眼望去,满殿之中,几乎只能认出三四个人的脸。
&esp;&esp;称赞赵颙“宅心仁厚”的那一个,也是一张陌生的面孔。
&esp;&esp;是一张老脸。
&esp;&esp;杨太后死死地盯着他,将其人的相貌记在了心中。
&esp;&esp;从赵芮死后,她一直浑浑噩噩,可此时、此人的建议,便如同一记狠狠的巴掌,忽然将她从梦中拍醒了。
&esp;&esp;如果说要列出杨太后在这人世间最嫌恶的人,毫无疑问,赵颙排在第一位。
&esp;&esp;她自然也对太皇太后不满,可毕竟那是太皇太后,是长辈。
&esp;&esp;而赵颙此人明明是个弟弟,然则对先皇这个兄长,却并不半点孝悌之心,每每挑动太皇太后与先帝之间的矛盾,在里头钻来窜去,又想方设法,靠着母亲,从赵芮这个哥哥手中要好处。
&esp;&esp;直到现在,杨太后还记得每回因为赵颙在其中生事,让先皇在太皇太后面前受了大气,回来时那难受的模样。
&esp;&esp;她甚至怀疑,丈夫会如此体弱,如此短命,其中少不得赵颙这个弟弟在背地里的咒骂与明面上的欺负。
&esp;&esp;是的,就是欺负。
&esp;&esp;仗着先皇脾气好,仗着先皇孝顺,也无半点成算,偏要去欺负他。
&esp;&esp;及至赵芮暴毙,太皇太后垂帘,她最后没有选赵颙、赵铎家的小儿,而是选了淮阴侯府上的后嗣,虽然并未理会过杨太后的意见,可她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的。
&esp;&esp;总比看着赵颙的子嗣张牙舞爪地坐在皇位上强。
&esp;&esp;而今突发乱事,赵颙作为靠山的太皇太后已然身故,赵渚也不中用了,自家这个太后,眼见还活着,已是熬多年媳妇熬成了婆,难道还是要忍受赵颙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吗?
&esp;&esp;也太欺负她这个寡妇了罢!
&esp;&esp;光听说过民间吃绝户,叔伯兄弟要抢走没了丈夫、孩子的妇人的财产,难道在这天家里头,也要学那般寡廉鲜耻之举不成?!
&esp;&esp;太皇太后已然不在,后宫之中,便是自己最大。
&esp;&esp;她倒要看看,今日究竟是谁人得了赵颙的好处,要在此为他张目!
&esp;&esp;那人话才落音,其余人便纷纷站了出来,或提议这个,或提议那个。
&esp;&esp;范尧臣请留两府之臣,自然有他的道理。若是百官尽皆在此,且不论殿中站不站得下,届时为了新皇人选,吵吵嚷嚷,确实是不成体统。
&esp;&esp;而且如此重要之事,自然还是最好关上门解决。
&esp;&esp;两府重臣,另有几名特定的官员、宗室,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人。
&esp;&esp;杨太后记性寻常,便专挑了附议赵颙做皇帝的人的脸记下。
&esp;&esp;众人说着说着,几乎就吵了起来。
&esp;&esp;人选之中,自然甲有甲的好,乙也有乙的妙,可各自又有各自的缺陷。
&esp;&esp;明明是天家之事,可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