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0章(1 / 2)

加入书签

芈氏不肯走,但不意味着希望其他儿女陪自己送死。她答应了新主的安排,提前将三个孩子送出王都。只是在时机上,二人有分歧。芈氏道:“朝中这些人,哪个不盯着王宫动向?此时将人送走,前脚刚送,后脚就能落到他们手中,好拿来威胁咱们母子。”

趁乱送走是最安全的。

眼下还不够乱。

母子二人都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

或者说,沈棠兵马进攻速度太快。

康国最近一路兵马离王都不足一日路程,王都也只剩最后一座要隘防线。根据防线兵力估算,估计拖不了俩时辰。自打收到消息,王都陷入一片混乱,到处都是逃难的人影。芈氏望着宫殿,下了决心:“……奏折是不是提过,沈幼梨找了理由囚禁各地世家?”

新主道:“嗯。”

这一刻母子俩心有灵犀。

他们默契一致将这则消息放肆扩大,将囚禁改为诛杀,为的就是捆绑王都各家跟自己一起逃。吴贤给王都留下一万精锐没调走,这一万也是母子最后能调动的兵力。

时间紧迫,许多家财根本带不走。

又因车马不足,连人都不得不抛弃一批。

王都内外乱成一团。

芈氏其余子嗣打扮成逃难宫人,在心腹护送下混入难民人群,神不知鬼不觉就出了城。芈氏与其长子则在精锐护送下,与一众宗室勋贵、文武大臣和世家大族一起踏上逃亡。

一路都是哭声骂声马蹄声。

偶尔还有妇孺被踹下马车,车队能带的家当有限,无足轻重的人自然能被舍弃。

芈氏坐在车中闭眸。

这些动静让她想起早年颠沛流离的日子。

只剩一声叹息:“兜兜转转,逃不过。”

芈氏有种微妙预感,这次逃难只是徒劳。想来,这种预感不止她有,许多人也是心知肚明,但求生本能让他们抱一丝侥幸心理。

万一呢?

若能逃到邻国,或许能寻求庇护。

此举固然会寄人篱下,但总好过丧命。

不一会儿,长子弯腰入内,神色晦暗:“追兵没赶上来,有人离去前放了一把火。”

芈氏心下一惊:“谁放的?”

王都民居多为木材,干燥易燃,眼下兵荒马乱,根本没人有功夫去救火。就算沈幼梨愿意救火,待她兵马赶到,火势也大到无法控制,而城内还有诸多来不及撤离的庶民!风助火势,这场大火不知能葬送多少性命!

长子看了一眼队伍后方方向,不作声。

芈氏一眼便猜出真相。

她吐出一口浊气:“果真心狠!”

有胆量用一城的人给自己拖延时间。

简直是丧心病狂!

跟这群人同行,自己母子安全也堪忧。

不多时,逃难队伍也有人发现后方地平线那一抹橘红,瞬间如遭雷击。他们不知是谁放了这把火,只知道一点——回不去了。

大火焚城(下)

三路兵马会师顺利。

击溃高国王都最后一层防线的时间比预期还短。沈棠作为国主,别看她自个儿穷得叮当响,但对给自己卖命的臣子相当大方。于是在金钱、名利、大饼以及各种鸡汤宣传下,大军行进速度犹如神助。全军上下都笼罩着一股“慢一步就抢不到军功”的阴霾,每逢这时都想埋怨老娘没多给生两条腿。

直到亢奋情绪被一场大火浇熄。

是的,大火!

高国王都方向升起了火光。

火势冲天,烧红大半个天幕。

沈棠心下一颤:“季寿,尔等随我来!”

两地隔得这么远还能看到火光,不敢想城内大火烧到什么程度。当即,她没丝毫迟疑,喊了几个文心文士先过去救火。其他人照常前行,注意沿途可能存在的埋伏。

乱世打仗毫无礼义廉耻可言。

沈棠也不敢赌这场大火是敌人破罐子破摔,想出来拖延己方进度的毒计,还是敌人用城池当诱饵引诱己方踏入的陷阱,意图来个鱼死网破。电光石火间就想到这些。

她想到了,其他人也如此。

“主上,小心陷阱。”

从理智来看,沈棠应该更加谨慎,适当放慢行军速度,反正救火什么的不是她分内的事,事后还能一纸诏书痛斥高国王庭如何丧尽天良,如何暴虐无道,自己则占据道德制高点抨击鞭尸高国。但,真这么做,她就不是沈幼梨了:“陷阱只能围困弱者。”

一个能困住蚂蚁的陷阱,对猛兽是不起作用的。救火跟攻城在她看来并不冲突。

“其余人照常行军,提高戒备!”

沈棠特地留下公西仇压阵,以防敌人突袭,自己则带着康时等人,用最快速度朝着火光靠近。康时听到命令颇感无奈,倒不是他不想跑这一趟,而是怕己方去得不合时宜。

这场大火也不知烧了多久,要是他们前脚赶到,王都后脚就彻底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