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力能扛鼎 第137(2 / 3)

加入书签

机一尺见方,长宽高只有她手臂长,可电机内部是什么样,唐荼荼没有研究过。

她所在的年代已经没有胶片,影像用的是人机交互型、全感沉浸式,少量的课件会用到投影仪,投放的也是数字信号。

与胶片放映机的原理基本不沾边。

一张又一张的草稿纸作废,唐荼荼抓乱了头发,攥笔太久,虎口疼得快要握不住笔。

她掌心撑在太阳穴两边,用了些力,向内压,压到发涨的脑袋渐渐清明。

唐荼荼闭上眼睛默念。

19世纪的科学家能做出来的放映机,原理一定不会很难……那时候发电机也没出世多久……

何况,我要做的只是简化版,只需成像,投影至屏幕上……

我一定知道的……

我能想出来的……

夜色渐深,屋顶的影卫望了望月色,悠长调子唱了声:“子时——夜深人静,万物寝息。”

屋里画图的动静停了停,很快吹熄了蜡烛。

小唐大人入工部仅仅一天,整个工部都知道新来了这么个小姑娘,好奇得抓心挠肺。

大清早的,各个装模作样抻着胳膊腿儿兜圈散步,走着走着,去到后院瞧热闹了。

唐荼荼官品没动,待遇却一天涨一大截,明显的背后有人。昨儿她还在裴先生的院子里糊石膏,今儿一早,唐荼荼就有了自己的小院。

院子是临时拾掇出来的,廊檐高翘,形似个大天井,是两间主院中间夹着的那块地,不是个敞亮地方,却是唐荼荼自己点名要的。

她甚至麻烦影卫搭了个篷帘,高高挂在檐角,白天能拉起来遮光。

昨儿给她提了茶壶的那位侍郎,脾气好,亲自带着人来的,瞧了瞧这院里的布置,不由失笑,不知这孩子又搞什么名堂。

那侍郎笑说:“这院儿虽偏,却安静,保管周围无闲人探听。后门留了人,姑娘什么时候要与知骥楼传话,吩咐后门奴才一声便是了。”

唐荼荼:“谢谢大人。”

侍郎还给她派了几个小吏,各个官品比唐荼荼高,都是三四十岁的干练人。大概是听着了工部传开的风声,态度很客气,都说“听小唐大人差遣”。

领头的小吏姓吴,是供御部的员外郎,供御部是专掌每年给宫里进奉新鲜玩具的,吴员外见过的民间机巧花样很多,头脑很活泛。

院里收拾停当了,他看到唐荼荼拿出了那沓图纸,也不多问,只说:“小唐大人等着,我给你唤几个鲁班匠来。”

鲁班匠大多跟鲁班后人没什么关系了。

朝廷优待匠人,专门在户籍管理中设立了“匠户”一籍。匠户与民间普通手艺匠人不一样,算是干公差的,发的俸米多,纳税低,作为交换的是每年都得在官作坊中服够工役,服不够还要罚。

鲁班匠是木匠中的翘楚,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榫卯一百单八个花样的。

“这是我昨晚画的图纸,师傅们瞧瞧能按着做么?”唐荼荼说着,把那一沓没一个方法能顺下来的图纸,拿给他们看。

几个鲁班匠惊讶于她的剖面作图方法,又觉得这图上有许多处累赘,不必一一按着来。听懂了她图上道理,立刻忙活了起来。

后院没什么人,也不怕吵着谁,叮呤当啷没一个时辰,木匠就做出了一个手摇放映机的雏形,怕她刺着手,还粗粗打磨了两遍,清扫了木屑,去别院忙活了。

唐荼荼一边感慨着手工匠人的厉害,一边托腮发愁,对着这个简陋的模型开拓思路。

转轴是能转的,可跟她想象中不一样,缺少滑轨和压带轮,单靠两个导轴转动非常滞涩,放条白纸进去都会卡住。

要想尽量匀速转动,大约还要考虑齿轮周长和传速比。

唐荼荼两眼抓瞎,决定先画一组图试试看。她取透光度最好的油纸裁成条,又续接成一根长带子,画了一组最简单的火柴人动图。

因为是简笔画,没太注意细节,只仔细订正了位置。不到半个时辰,唐荼荼画了几十页,将这条画带卷成卷,挂在了导轴上。

“拉帘子啦!”她唤一声。

房上的影卫应声动作,黑布帘一拉,大半个院子黑沉下来,只在她背后留了些边角缝隙进光。

唐荼荼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聚光镜和放映镜头,要等牧先生回来,她只能先在桌上测试成像原理,在放映机前头半米处支了块白布桌屏,当作幕布。

出像口后头点了两根金莲烛,怕烛光跳跃,罩了个黑布箱做遮光器,也有挡风和聚光的作用。

蜡烛燃起,白幕布上只照出了一块纸张形状的方形灰影,别说成像了,连线条都瞧不着。

唐荼荼默默在第一版思路上打了个“x”。

她取下画带来,这一遍拿刻刀切掉了大部分的背景,画上留余部分挡住了光线,会在幕布上留下一个深灰色的影子,有其形状,辨不清是什么。

……

木把手转了一圈又一圈,骨碌碌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