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第372节(2 / 3)

加入书签

如此一来,百姓摄于宗族威迫而无法直言,何谈法度?又如何治理地方?”

说到这里,法正转而对萧承道:

“陛下,臣觉得,不光要奖赏举报亲人的百姓,对于以宗族势力压迫普通百姓之人,流放南境三千里!只有如此一来,方能最大程度地整治地方宗族势力!”

出言反驳的礼部员外郎晏杰,此时亦是对着萧承躬身行礼道:

“陛下,法度严苛过甚,于国不利,于民不利啊!”

争论到这里,殿中朝臣也当即有人站出来道:

“陛下,穆宗皇帝天瑞年间,腾冲府便有地方宗族势大难治,甚至勾结少民部族,起兵造反。烈宗皇帝、世宗皇帝,乃至先帝在位期间,也有地方宗族犯下大罪。”

“陛下,纵有些地方宗族有大逆不道、罪大恶极之举。但新律法,有利诱百姓诬告之嫌!”

“法度严苛,只怕引得百姓不堪其累。社稷之道,当以宽仁治!”

“一群儒家腐儒!”

“你们法家……”

身穿帝袍,头戴十二瑬垂冕的萧承,此时眉头一皱,当即沉声道:

“此乃朝中议事,不是稷下学宫!”

声音听不出萧承此时心中的喜怒,但话语之中的隐带深意,却是让刚刚争论起来的百官,顿时一滞。

萧承环顾百官,再次道:

“新法,可以之后再议一议……”

“但稷下学宫的争论,以后便不要带入朝中了!若是诸位不适宜朝堂,不妨回稷下学宫,安心做学问去吧!”

夏国朝堂前车之鉴,萧承不可能纵然百家,将党争之乱像带入云国朝堂之上。

百官闻言,当即嘘声,齐齐躬身应是。

第六章 官办书院与百家之争

朝会散去,萧承回到养心殿中。

不过一会儿,被萧承临时派人喊来的礼部尚书张昭,便匆匆忙忙地赶来养心殿中,俯身一礼,道:

“陛下!”

萧承一边示意冯保为他取下头上垂旒,一边道:

“赐座!”

便有小太监连忙端来登子,送到了张昭面前。张昭先是俯身行礼拜谢,然后才坐下。

萧承动了动脖子,看着恭敬地坐在凳子上的张昭,忽然沉声道:

“张卿,刚刚朝会之上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

张昭闻言,连忙从凳子上站起身来,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道:

“回陛下,制定新律法,事关国朝十数年乃至数百年的稳定,只怕还是需要再……”

萧承不待他说完,便当即打断道:

“朕说的,不是这件事……坐下说话吧!”

张昭坐会了凳子之上,眉头微微一皱,道:

“陛下问的不是新律法……那陛下是说,刚刚涉及的儒法之争?”

萧承点了点头,道:

“今日朝堂之上的争议,虽然明面上在说对于处理地方宗族的事情。但归根究底,还是儒、法两家学派治国理念的不同。”

张昭闻言,认同地点了点头,道:

“儒家以‘仁治’,讲究纲常人伦。法家以‘法治’,讲究严苛法度。两家理念,有根本上的冲突,两家弟子为官任事之时,多有冲突是必然的!”

萧承面色沉肃,继续道:

“朕担忧的,还不知是儒法两家。百家学说,多有针锋相对。儒法之争、儒墨之争、道法之争、法墨之争、阴阳家道家之争……几家本无私仇,皆为理念之争,但多年相争,难免积怨。夏国朝堂之上的党争纷乱,多是因此,天下人皆知晓,可谓是殷鉴不远!”

当年百家学派诞生之初,彼此只因理念不同,并无私怨,甚至相互之间还颇有联系,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精华,取长补短。

就比如阴阳家出自道家,墨家出自儒家,法家创始人师从儒家高人……

但数百年下来,随着各家理念成熟,原本的学术辩论,也逐渐发展成了相互争斗。进入夏国朝堂之中,最后更是形成了党争之势。

夏国朝堂乱像,世人都看在眼中,由不得萧承不重视!

张昭此时眉头紧皱,心思沉重地道:

“陛下的意思,臣知晓了……但天下之中,百家学说盛行,便是我大云当初佛门昌盛,民间士子也多学的是百家经义典籍。只是那时,百家势力没有进入我大云朝堂,这才显得朝堂稳定。但如今陛下志在天下,这百家势力,却是不能不用啊!”

当初云国偏居一隅,国内又有佛门压制一切,这才让百家之争的乱像,没有能够延伸到云国朝堂之中。

但如今,萧承志在天下,那便需要百家士子效力,才能够获得足够的人才治理国家!

稷下学宫的建立,固然号召了百家人才投效云国,但也不免将百家之间的争斗,都带入云国之中,根本无法避免。

如今相互之间党争倒是还不算太严重,萧承这次能够凭借自身威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