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2)
五成已经基本等于百分百成功,剩下的五成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样一个伟大的研究计画,他们怎么能不参加?只要能亲眼看到太空船的诞生,哪怕让他们当打杂的都愿意!
在申请计画上交后,科学院总院再次对计画进行审核,这次审核更繁琐,除了确认计画的可行性外,还出动了上百位科学家研究分析苏灼提交的各国科技,看国内技术是否能同步替代。
苏灼对此并不固执,只要不影响最终效果,用哪个国家的技术他都没意见,他只是走到哪,看到合适的就记录下来而已。这次的审核和实验进行了将近一年,总共用国内技术替换了十几种实验——苏灼亲自参与,确认没问题才做的修改。
最终,科学院总院的十多位教授联名苏灼,共同向国家提出了这份计画申请。这份计画在研究之初就很引人注目,一开始有人嘲笑它的异想天开,怀疑苏灼只是想骗取研究资金。但随着参与审核的人员越来越多,等级越来越高,不管是科学家们还是上层领导,都隐隐怀了一丝期望。
当计画书的评估与科学院总院的申请一同上交时,上边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了所有参与审核的高级科学家和苏灼,得到所有人一致的确认后,太空船计画正式启动——国家在各方面投入或许小气,但在科研方面,却愿意倾注所有经费。
当年国家研製原子弹和载人火箭时,可谓一无所有,毫无头绪,如此仍旧倾尽全力,更何况现在有完整的计画书在手,成功率竟然高到五成,国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苏灼说可能需要10年左右才能製作完成,对国家而言已经快到不行了!
当年国家研製原子弹将近14年(50年代初——1964年),运载火箭14年(1956年——1970年,长征1号),一下子跳到科幻电影中的太空船,说实话,领导们都觉得心里不踏实。10年时间太快了,来个20、30年,才比较符合太空船的身份地位。为此还有人专门向苏灼征询,能否稍微放缓研究进度,不为别的,只为了安全和稳定。我国总不能学别的国家,飞到一半掉下来。
苏灼认真点头:“请放心,我会严格审核,进度放慢也要保证没有差错。但是,很多技术需要国外支援,可以吗?”
“放心吧,苏先生,您只需要专注研究就行,您缺少的东西,我们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会为您弄来的。”
政客们并不如苏灼想像中那么狭隘,虽然不懂科学,但他们非常明白怎样用手中的东西获取利益。在研究计画正式开始三个月后,首先是俄罗斯参与合作,一批高级科学家带着各种仪器和技术资料被派驻国家共同参与研究。
休息的时候,苏灼询问,才知道他们国家是投入了一大比资金,并在关税贸易和政治立场上做了一定程度的退让,才得以参与进来。
苏灼对此的反应:“……!!”
其实这项研究,最终得利的是国内,技术属于国内,太空船也属于国内,但研製需要用到的大部份技术和仪器,元器件,却都是国外的。所以苏灼单纯的觉得他们可能需要向别国申请或购买技术才行,否则别说研製,连外壳都做不成。但显然政客们有政客的方法。
苏灼的计画书总共分成135个小组,每组包含太空船的一份部件。当这135组全部完成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艘太空船。
这不是玩具组装,太空船分为上下两层,大小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虽然有完整的计画书,但完成每一组就等于造一座楼,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超出苏灼的预料——主要是因为他当初是在位面实验室里做的实验,搬运仪器不需要时间和人力,要轻快得多。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一个个国家的科学家带着大量的仪器和技术资料分批参与进来,一组一组的太空船部件也逐渐成型。
在第9年的时候,最后一项的变轨迴圈部份终于完成。製作各部份花了9年,把它们组合又花了2年,最后检验1年,历时共12年,苏灼梦想中的太空船终于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