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33(1 / 3)

加入书签

不管是和亲时还是如今,他都没有任何办法拯救自己的女儿。

西戎的宣战檄文,除了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其实对李洵这边的影响也不小。

肃城离西南方向的蕃平,只有一千一百多里,再加上间接和西戎有贸易关系,还比朝廷提早了一天收到消息。

“殿下,西戎汗国攻占了长宁郡城,向我朝下了宣战檄文,如今镇西大将军下令,已是封闭了所有边城,我们所需要的肉类,皮毛等物,恐怕是无法再从西戎购买。”

来汇报消息的,是负责军中采买物资的军需官卫登。

他原就是李洵的郡王府护卫营中负责采买军需的,后来李洵手下的军队规模越来越大,他就成了军需营指挥使。

除了委托商队采买军需,有时候也会组织民夫和士兵亲自去采买。

斥候兵借着商队与采买便于伪装,还可以给伍汲的情报营分担一些工作。(他们单是负责北疆漫长的边境线与各大战线的事情就已经很忙了)

为此,李洵便把监察西疆动静的事也一并交给了他。

“既如此,便改为向河原与纳古斯牧场采购肉类与皮毛即可。”

对李洵来说,物资比钱珍贵。他几次攻伐北戎,钱财上收获甚巨,在能从别人处采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对外采买。如今不能对外买了,这才开始消耗自己已有的物资。

卫登立刻道了声遵命,然后又拍马屁道:

“幸好郡王英明,早早拿下了河原和纳古斯城,让咱们有了广大牧场,就算没有西戎也不愁吃肉!”

李洵没理会他的溜须拍马,继续吩咐道:

“记住了,以市场批发价与牧场结算。”

卫登愣了一下:

“郡王……我们自己的牧场,也要给钱吗?”

李洵给了他肯定的答复:

“当然要给。一文钱也不能少。”

在一个国家里,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更有价值。他治下虽然不算一个国家,但基本上各方面都已经与大启朝廷单独核算,也大差不离等于一个小国了。

虽然也可以直接从两大牧场调拨牲畜给军营,但如此一来,牧场便会失去很大一笔收入,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按照市价给钱却不一样,牧场有了钱,可以给牧民们发更多工资,能促进消费与商业的繁荣。

而且,他不可能一直用拨钱的方式来养着治下的“国有企业”,得让他们尽早产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意识。

各机构之间,有预算管着,账算清楚,真金白银给出去买东西,在使用的时候总会心疼一些,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

卫登虽然不明所以,却还是老老实实地照办了。

西戎向大启宣战的消息,很快在整个肃城官僚内部传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好些人都跑来找李洵。

先是林德康,来问他是否要对西戎出兵,是否需要提前准备军需。

毕竟若要打仗,又是长途跋涉去西疆,路上所需的吃食,马匹草料,搭帐篷的油布等物,都有可能需要从各郡县调拨,基本上都得十天半个月,若为了出兵的效率,就必须要提前准备起来。

李洵道:

“暂且不必。打与不打,朝廷还没个准信。而且,镇西大将军乃是三弟的外祖,不到万不得已,恐怕也不会愿意让我去西疆横插一脚。”

曾经鼎德的情况那么危急,嘉佑帝都不愿意让他支援鼎德。更何况如今整个西疆,就算除去严峥率领的五万大军,也还有二十万,兵力还算充足。

而且西戎与西疆守军基本上没怎么交锋过,胜负如何还未可知。若大启朝廷打得轻松,他又贸然前去支援,说不定还能分出一部分兵力,调转枪头来打他这擅离封地的诸侯王。

林德康听后,笑着捋了捋胡须,道:

“殿下能这么想,臣就放心了。先前还担心,郡王会像支援鼎德一样,围魏救赵去攻打西戎。”

毕竟要从肃城发兵去西戎,临近的上宣郡,基本上是可以畅通无阻的。

上宣东临肃城,北临燎原,又没什么驻军,早就屈服于肃城的强大武力之下,至今也不敢不卖盐给肃城,也不敢禁止肃城的商队通行。

上宣往西,便是边郡高旗,驻军五万。

所以对郡王来说,要支援西疆战场,其实倒比支援鼎德面临的阻碍少。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他先前还担心,郡王会不会因此选择插手西疆的战事。

西疆说是三皇子的势力范围也不为过,在京中时,三皇子本就与大皇子不对付。如今若贸然插手西疆事务,谁知道那镇西大将军会不会暗中给殿下使绊子。

显然,自家殿下对此也很清楚,没打算行事,如此他便安心了。

李洵摆了摆手: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我只有五万兵力,无法顾忌太多地方。”

与戎族拼杀,若不能用震天雷突袭,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