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89节(1 / 3)
又有人道:“辽东遭灾,那萧保先又在向朝廷要求财物,如今女直势大,朝廷不得不安抚他们,也是恼人的紧。”
“这也是没办法,朝廷不用渤海人,那高永昌任职十数年,还是一个裨将,若不以酷吏镇之,渤海国人必然生乱。”
听到这里,郭药师心头便起了一股无名之火,辽东之地,本来就是渤海国旧地,辽国灭了渤海国便罢了,还不用其民,每有讨伐生女直、室韦部落的大战,却总是抽调渤海旧民。
他也是出身辽东,当然知道自己的故土被这些辽人折腾成什么样子,如今这些人居然还有脸在这里大放厥词,真是岂有什么理!
郭药心按住心中怒火,他如今在大宋成安立业,不用受这些辽人的鸟气,可乡人却还是过得一日不如一日,他便是救济,也济不了多少人。
“渤海民风彪悍,素有‘三人渤海当一虎’之说,渤海若是如此下去,怕是会的女直一样,不听调遣,一但反叛,那又是麻烦……”
“那又如何,本朝自己开国,便屡有部落反叛,只要及时镇压即可,倒是塞外部落,如今越来越势大,国主每年巡游,才能勉强镇压,只是这天灾不停,饥民便如野草,烧之又生,为之奈何……”
“前些日子,有人献上南方玉帛珍玩,出任泰州,真是让人羡慕……”
那几人越说越叹息,相互敬酒,声音也有些控制不住。
郭药师突然就想起王洋,心中一动。
如果献上珍玩就能当官的话……
他能不能也如王洋那般,在自己的老家铁州筑上一城,是不是便能收拢饥民,当个官做?
这也不是不可能,辽国土地辽阔,地广人稀,铁州是辽河入海之地,泥泞沼泽,除了一个港口,农田稀少,没有围堰,不易种麦,一遇灾年,常有大饥。
辽河水势汹涌,无论是渤海国还是辽国,这些年都未认真治理过,他在宋国见到的,却是那些人有一条河,更要围水造田,那本事,只能说是天赋了。
可一但有那新镇相助,围河造堰,必能开垦良田千百,乡民们也可以安居乐业,不受饥寒之苦,把日子过得就像新镇一般……
郭药师想起自己曾经问可不可以将乡民带到新镇安家,王里正当时就告知他大宋不会收拢辽国流民,十个还好,若是多了,辽国一但问起,宋国必会将这些人送辽国。
可是,他的乡亲们,为什么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不就是一个小官么,辽主最喜欢南方玉帛珍玩,他手上也正好有几件宝贝……
拉拢什么耶律大石啊,郭药师觉得,自己,似乎,好像,也可以啊。
第117章 新的跟随者
郭药师会有这样的想法, 是因为这事在辽国是可以办成的。
辽国有一种特别的州,叫头下军州,意思就是头领手下的军州, 在辽国立国时,各地部落的族长立功后, 皇帝会赏赐给有功之臣一块土地,让他们自己去建立城池, 所得的税入在扣除每年供给朝廷的部分后,便由自家族族打理, 所以头下军州又叫作“私城”。
在这块地上, 头下可以有私兵、有奴隶,反正只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朝廷是不会理会的, 而且, 这块军州,可以传给后世子孙, 除非绝嗣或者造反,朝廷是不可以收回这块土地的。
但是,如果朝廷需要对外征战, 那么,军州有责任带兵加入征战。
当然, 宋辽和谈后,便基本再没有了新的军州,因为建城是需要人口,需要钱, 建国之初, 各家大族都是去大宋劫掠边民, 获得军功,而宋辽休战后,最多也就能去边境打打草谷,没有立功的余地,也没获得人口的机会。
所以,头下军州这百年来数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很多。
郭药师当然也没想拿个一州之地,他只想要一个头下堡。
是的,私城有大有小,从几百里的军州到城、县、甚至几百米的堡,都可以是私人的。
他想献上几个宝贝换得到大州做私城那是纯纯的做梦,但拿上个几里地,做头下堡,这种事情,操作起来却绝对不难。
越想越是心中火热,郭药师几乎是没有停歇地,就起身回到住处,给南边发去消息——他想建个头下堡,必然是需要南边支持,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力,他一个人都做不到。
……
半个月后,早春时节,赵士程收到了郭药师的来信。
里边详细地记述了他的想法,还随消息送来了一张简陋的手绘地图,画出了辽河河口处的地形,以及周围的城池。
赵士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手下居然能有那么高的主观能动性,他反复翻看了那张地图,陷入了沉默。
在如今,辽河下游的城池大多在河的东边,向西两百里的范围内,都没有一个城池,原因就是那一块是辽泽——辽河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不像长河黄河那样存在感十足,但也是一条大河,下游的河口三角洲就是它的自留地,可以在那里随意翻滚。
赵士程对这里还是有点印象,后世这地方叫盘锦,生产的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