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108节(1 / 3)

加入书签

赵士程义正词严道:“这是娘亲的功劳,给谁当然是娘亲说了算!”

种氏陷入深思,她被儿子一番恭维后,也有些怀念故土,听儿子说了想去太原开坊的缘由,再想想种氏那些妯娌间的冲突,还有自己父亲兄弟死去后,那些侄儿的处境,再看了一眼儿子:“行了,这事,你不用管了。”

“多谢娘亲!”赵士程满意地贴了贴母亲,爬下美人榻,就要离开。

“赵虎头你给我站住!”种氏勃然大怒,“把指漆留下!”

……

十日之后,赵士程收获了一个愁眉苦脸的老爹。

问老爹为何不展颜色,老爹便道:“你娘想让我去知保大军宣抚使,请就太原,这若去,便是十年啊,太原山高路远,城小荒凉,这一去,你们怕是要受苦了,再者,没了市舶司,哪还能有珊瑚。”

赵士程立刻拿了一串珊瑚珠安慰他:“爹爹莫忧,不管去哪里,虎头都愿意跟在你身边!到时我去太原给你建一座雄城,让天下的东西在那里尽有之!”

赵仲湜又感动又是好笑:“虎头啊,你这心是好的,但那太原是诸朝龙兴之地,太宗陛下费了好些功夫,才毁了晋阳城,要是被你再建起来,怕是要被非议呢。”

“不怕,反正就十年,我只让爹爹享福就好!”赵士程斩钉截铁地说。

赵仲湜其实没有下定决心,还想再争一争西外宗正,但看儿子那么笃定,不由笑道:“好,那我就等虎头,给我建一座雄城!”

洛阳有什么好,有我宝贝儿子在,还怕没钱买珊瑚么!

去了!

……

虽然事情基本定了,但赵虎头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首先便是密州这些摊子,这里有王洋和山水,他倒是不担心,只是接下来密州的产业,可能发展没有那么好了,但新镇、密州的羊毛产业都已经基本稳定,就算被朝廷管理,影响也不大,新镇那边来了一位新县令,已经去世了……他甚至都没能到镇上去,因为来密州的路上遇到了盗匪,全军报销,赵士程问过山水和王洋,两人都表示这事与自己无关。

赵士程让两人去查了一下,发现因为稻城务的关系,汝州的失地农民大量落草为寇,洗劫来往商队,如今密州的商人,大多走海路,所以不知道的人走了陆路,遇到意外,那也是没办法阻止的事情。

朝廷必然会认命新的县令知州,这是阻止不了的,赵士程决定再找找合适的县令人选,知州如果不好办,他会试试将新镇的部分产业迁移到太原,同时,将制碱的方子散发出去——只要利润不够,朝廷就不会再打新镇的主意。

只要煤炭被他控制住,他依然能获取绝大多数的利润,来做他需要做的事情。

在那里,他才能展现他真正的技术,如今这些,都不过小打小闹罢了!

鲁尔区当年就是靠着三百多家煤矿在十八世纪成为德国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重工业区。

只要他煤化工做得好,能降低很大一部分污染,甚至能用费托合成代替大量石油——想远了,打住!

山水会先留下,等过段时间,再视情况迁移,朝廷里张叔夜和林道长庇护,她的靠山依然是稳定的,他们的事业重心,将会从轻工转向重工,每个行业赚第一桶金就够了,没必要把所有的钱都赚了。

最重要的是,西北边军,在接下来的时间,将会被他笼络很大一部分。

这些影响力,才是他将来左右局势的关键。

现在是1113年,嗯,今年,他算是和完颜阿骨打,一起崛起呢。

第142章 虎头化了

在官场上, 只要不争上游,那想去偏远清闲的地方,是很容易达成的。

不需要当事人提出什么意见, 只要你不反对,那就是赞成了。

于是, 到八月时, 朝廷发下文书,将赵仲湜从密州观察使提拔为保大军宣抚使,就太原,这事情便算正式定了下来。

当然, 走也不是立刻出发, 朝廷对宗室是非常优待的,只要不是在当地赖上个一年半载,那拖延上几个月,都是正常现象, 朝廷并不会像那些知州一样, 催促上任。

加上再过两个月便要入冬, 北方的冬天上路是催命, 老赵和种氏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不年轻了,所以赵仲湜准备先让人前去安排收拾居所, 等过了年, 开春再上路。

而这几个月,整个密州和新镇都忙碌了起来。

新镇那边,要挑拣得力的人手前去太原考察选址, 要在这几个月里训练出一大批新的工人前去太原支持新的建设, 山水的价格开得很高, 不少想脱贫致富的工人都报了名,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人甚至竞争起来——因为新镇的作坊已经差不多饱和,想要再升一个炉长,要么去新的地方打拼,要么就得熬日子。

在工坊里训练过的工人要培训,要安家费,优先选择还没有成家的工人这一点,还很引起了一波反对。

一些老旧的制碱工坊赵士程准备转让出去作为在太原启动资金,结果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京东路,整个密州市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