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156节(1 / 3)

加入书签

对了,如今长江三峡还很险要,有了火药,回头想办法去把三峡口叫什么堆的大石头给炸掉,为了航道安全,这种奇观不能存在!

他赞扬了二人为家乡请命的愿望,同时也表示愿意让二人前去巴蜀,广招富户,他要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何栗等人十分不解。

赵士程只是微微一笑,给他们讲解起了工业的好处。

工业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是可以提高生产力了,人不能只在农业上打转,五谷之外,应该有些其它的追求,比如穿暖,比如住好,这就是小康。

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这四川之路既是天府之国,当然要承担起天府之国的重任来,既要温饱,又要小康,还要提供税赋。

但现在,朝廷的问题是国库空虚,我这里有一个计划,想要四川路的富户们相助,你们知道入股吧?

二人当然知道,由赵士程在泽园开创的入股之法如今已经风行大宋商路,成为大宋的一种契文,他们既然是为官之辈,当然不会陌生。

“殿下,您的意思是,想让川中世族入股……”何栗立刻反应过来,不由面露喜色,“这何需招股,只要您愿意让我前去,必然能为您筹集钱款,想来蜀中大户也是愿意的。”

何止是愿意啊,赵士程各种商业工坊日进斗金,早就让无数人垂涎欲滴了,如果不是他身份太高,早就被朝廷瓜分,连工人都不会剩下一个。

谁不想要那种一次纺二十个纱的织机啊,谁不想做剔透的玻璃啊,谁不想要可治百病的神药呢,还有那高炉——四川的铁多到用来铸钱啊。

“光愿意可不行,”赵士程微微一笑,“还得要——诚意。”

何栗二人神情疑惑,但不知为何,本能地打了一个冷战。

-

随后,太子殿下在朝中透露口风:如今密州工坊,供应北方;太原新城,供应西北;江南工坊虽是初创,但也能供应海外。可自巴蜀往东,至两江两湖之地,却没有工坊供应,应在西南中南择一便利之地,建一座新城,以利国民才是。

只不过,如今国库空虚,这新城,怕是选一地百姓富家,自筹钱款来建,自负盈亏才是……

这个口风一出,整个大宋官场都震动了。

如今可不是先前,殿下手中财富多到让人咋舌,远的不说,如今玻璃窗、玻璃灯这两物,就已经引得无数人追捧,尤其是玻璃灯罩,让烛火光芒稳定,与煤油灯真的是天作之合,有钱人家几乎已经完全淘汰了灯盏。

至于肥皂、羊毛、炭炉这些小物,早就完全融入了生活,让大家大户们都心甘情愿,掏钱排队去买。

更不用说闻名天下,带着大宋宗室致富的泽园了。

就是靠着泽园,就算如今皇帝带头缩减宗室用度,也没什么人反对——宗室的收入是要成年男丁托底的,除了俸禄外,还有单独“公使钱”,那才是收入的大头,因为成年男丁都去了北方,朝廷的在这块的开支少了近数百万贯。

不过,在有泽园托底的情况下,孤儿寡母们日子过得依旧逍遥,没受影响不说,反而因为花钱男人们不在,过得更富足了些。

这种情况下,消息迅速传到各地,一时间,折子如水一样涌到了赵士程面前,都是各地知府想要新城落在自己治下。

赵士程对于这些奏书那是一个也没看。

他直截了当的让新手下发布了消息,自己会在五月底组织一个“展览盛会”,邀请各地商人参加,各地有信心的州府可以推举人来参加盛会,他会在其中挑选条件适宜者,入选其中。

什么条件?

这个时候,两个年轻官员就开始报工业园区需要的条件了,需要地盘,需要钱,需要人……

一时间,天下震动。

大宋重商,这消息立刻像瘟疫一般散播,引得无数人疯狂。

四川路、荆湖路、江南西路、甚至两广路和福建路也加入其中,各地世家纷纷碰头接尾,商量能拿出多少钱来投这个大项目,还有人中宫皇后、泽园姚夫人、信王赵士从(他的爵位提升了)与其夫人等等的门路。

张叔夜和几个新进讲义司的小年轻更是一个没逃过,不但被踏破门槛,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在东宫那讲义司的小院子里蜗居,不敢出门,更不敢上街。

四川路内也不是一团和气,成都府路自认是四大川路之首,又有岷江之水,蜀地之盐,必是当仁不让;利州路觉得自己扼守汉中险要,交通便利,能争一争;梓州路觉得自己独拥嘉陵江涪江中江,水运发达,可以一试;夔州路觉得自己扼守川东,也是交通要地,必然要争。

荆湖路虽然还是开发状态,也不愿意示弱……

一时间,朝廷内外风起云涌,大家盘点自家能动用的财产和田地,选出家中最出色的子弟,带着盘缠和责任,急速奔赴东京城去。

这可是未来之争,做为商人,他们大多都有眼界,这一步慢了,不知有多少大商小户,便要从此衰落下去了。

大争之世,不能有一点怠慢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