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265节(1 / 3)

加入书签

“官人最近领了官家的任务,正在查看龙骨文呢,”李易安轻笑道,“可怜我以前不知那龙骨是殷商古物,那些有字的龙骨如今可是一片难求呢。”

两人一起赏玩着青铜残片,鉴定着残片上的文字,又聊起了他们一起编写的《金石录》,年初时,皇帝的碑林进度一拖再拖,选中的书籍一再超编,李易安夫妻编写《金石录》也有幸入选,这本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传世钟鼎碑版铭文,有三十多册,耗费了他们绝大多数心力。

如今赵明诚正在努力争取,将龙骨上的文字也收录进他写《金石录》之中,如此,他这套书必能超过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为金石碑文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而这本书上,也有著上了李易安的名字,不过李易安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以她在诗词之道上的造诣,不用署名,照样可以名留青史。

说完自己,李易安又问起朱淑真最近过得怎样。

“朝廷要取消桥头税的事情喧嚣尘上,我这小吏当然要忙起来,”朱淑真感慨道,“需要每村去通知此事,还要在大小桥头张贴告示,不过,我听说有些小吏还悄悄在乡间小道上设卡,回头官家必然不会放过这些蠹虫。”

但取消桥头税是少有的德政,小吏固然不愿意,普通的百姓却是无比感激。

“当年商鞅驭民五术,被天下帝王奉为圭臬,如今圣上却能解除这疲民之道,实在是圣人也。”李易安感慨道。

商君书里,反复提及的,便是让平民贫穷困苦,稍微有些收益,便要被国家征走,以此弱民,因为民若是强了,国君的地位便不稳了,因此国君的治理天下,必须先“弱民”、“疲民”。

“正是如此,”朱淑真微笑道,“如今官家恩泽天下,四海安居,也没见哪里平民百姓,有不稳之相,可惜陛下不许立他的长生牌位,否则应天天拜祭才是。”

李易安眨了眨眼:“可以用皇钞嘛!”

第360章 西北之局

随着天气转暖, 西夏的局有了些许缓和,但完颜银术可知道他的机会不多,所以加紧了储备粮草, 他已经决定,无论如何, 在秋收之后,就要趁着天气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回到故土。

他手下的军队, 撑不起再过一两年的消磨。

赵士程也明白这一点, 他已经松口,愿意放银术可归国, 但在走之前, 银术可也有需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帮大宋解决一下西夏的后患。

不得不说,党项李家是一个极为坚韧的部族,历史上, 蒙古攻打西夏,西夏三降三叛,最终激怒了蒙古人, 不但屠杀了整个西夏王城,还焚毁了西夏文字、典籍以至于后人研究西夏的来源, 只能靠那些早就被摧毁的王陵残留, 西夏文字更是直接成了死文字, 再无人可以翻译。

而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关键要道,赵士程并不希望要在这玩打地鼠的游戏, 就算他不图越南的土地, 西夏的土地也是万万不能放过的。

所以, 为了西夏能更好治理,赵士程不介意放银术可一马——当然,关键还在于如今□□+火炮的战术已经被大宋军队所熟悉,如今在对抗的骑兵的战斗中,大宋军队已经有了巨大优势。

他们的战斗方式很简单,先火炮犁一次对面,然后拿着□□冲过去,如果遇到强烈抵抗,火枪手退回来,再组织火炮营犁一次。

这种办法效果极为显著,唯一的问题就是略微费钱,就算大宋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数万个公厕,但火药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赵士程明白,在没有合成氨工业的情况下,火药的费用是很难降低下来的,只有当人类可以把空气中的氮用工业的办法固定下来,人类才能产出能支持起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规模的火力。

赵士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配方,但工业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目前大宋的钢铁锻造工艺暂时支持不了那么高大上的技术,只能依靠生物体自然固氮了。

他能放银术可回去,但银术可应该知道他需要做什么。

他低头把手上的国书写完,随后拿起这轻薄的信纸,微微叹息。

这封信写起来很容易,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许多性命,都将被这轻薄的信纸斩断。

他己不是当初那个爱惜生命,愿意把所有积蓄拿出来救助弃婴的小孩了。

“若有机会活着,便来寻我报仇吧。”他将信纸放在桌上,缓缓盖上印信,那一方小印,像遮蔽天地的阴影,重重压下。

……

完颜银术可收到大宋的要求后,果断派出使臣,来与大宋订立盟约。

虽然大宋的皇帝有着天下第一的信誉,但那么多兄弟士卒的性命,他自是不能寄托在大宋皇帝的信誉上。

所以,他需要驻扎西夏的同时,派出先头部队,打通来回的道路,在重要的地方提前准备好粮草,做好完全的准备,还要把同大宋盟约的消息散播出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大宋在他们路途上偷袭的可能。

这些事,大宋都对此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派出人手和军队,接手西夏与大宋接壤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