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2 / 3)

加入书签

照选手的顺序一路数过去。杭峰明明站的是上午出发的位置,可他却变成了3号道。这种现象杭峰很清楚代表了什么。这是一场俨然以他为核心的比赛小组,他已经被同组选手视为“领航者”。不是不想赢他,而是全部采取了“跟随”,再伺机超越的战术,也算是默认了他的实力。竞速赛场都是如此。跟着更优秀的选手比赛,会获得更好的成绩是常识。只不过就连原田丁次和哈利这两个老选手,都默认了杭峰“领航者”身份,杭峰就有点没有想到了。甚至,杭峰在打量这个意外站位的时候,目光和原田丁次对上,对方还对他友善地笑了一下。目光的接触,往往是结识的开始。紧接着原田丁次就伸出了手,笑道:“这个赛道很难,但你滑的很好。”杭峰愣了一下后,握上那只手:“谢谢,作为东道主选手,我本就应该更熟悉这个赛道。”

原田丁次摇头:“但技术也是一部分,我研究了你最后一个弯道的处理,非常的精准和优秀,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杭峰看出原田丁次的真诚。老实说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这一路过来接触到的人,杭峰的对岛国选手的印象整体不佳。但原田丁次却给他一种真正的谦逊诚实感,他甚至说完话后,蹲下身去尝试重复杭峰的动作,继而起来的时候讪讪笑道:“所以这个动作太棒了,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接下来的比赛我会努力,尝试超越你。”这种堂堂正正的挑战不但不会让人觉得他自大,反而会给人一种自己被尊敬的感觉。哈利等人在一旁听着,似乎也想加入话题,却被裁判提醒,准备比赛。杭峰还是第一次比赛比出了一种“祥和感”。所以,运动员的成绩才是根本。而无法被超越,碾压一般的成绩,会打破所有的隔阂,得到对手的敬佩。出发后,并不是没有人来抢杭峰的道,赛外的谦虚,赛场上的认真,才是对比赛最大尊重。但没有联手封锁杭峰路线的情况发生,既是因为大家没必要这么做,也是因为杭峰本身实力就很强,即便初期没有什么优势,但一旦开始过弯,杭峰的技巧就开始发挥作用。他总是能在过弯的时候抓住机会,再凭借自己优秀的控板技术,逐渐滑到第一位。然后就是一场教科书似的领滑。这一次紧跟着杭峰的人是原田丁次。跟着一名优秀的选手,观察他对路线的处理,他转弯的时候自己也转弯,他起身的时候自己也起身,很容易会让人忘记速度带来的压力。对于速度,每个人都有阈值。滑板速专业选手的阈值即便高,也有一个极限,7、80迈的过弯,这是他们能够完全掌控的速度,也是他们的舒适区,训练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会维持这个速度,所以在赛场上通常会很容易就回到舒适区里。也只有跟着那些比他们舒适区更高的选手,才会让他们打破习惯,拿出比自己滑更好的成绩。对于靠时间晋级的资格赛,跟对“大佬”,比自己埋头往前冲更重要。杭峰也不负众望。速度保持的稳稳的。他的“舒适区”就是比其他选手高,他自己都没觉得有失控的感觉,就以非常优秀的成绩滑完了全程。4分36秒。就比上午慢了两秒钟,这和他的兴奋度有关,也说明他的常规成绩就是这么强。4分36秒,依旧能在今天拿到第一名。他的两个成绩都高高挂在榜首,让人膜拜,只不过亮起的是相对更快的那一个。“4分36!就差两秒,比原田丁次的最好成绩快了4秒,没有对手了,没有对手!”来自c省的观众抄着一口方言,兴奋地与同伴说着。“好快哦,最后速度110多了,平均速度90多。”“第一了,第一了,没得变!”而此时爱莎、约翰和威尔逊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一起。作为滑板速降“x-gas”的“常客”,经常在赛场上见面的三人,早就成了朋友,而且隐约还有点复杂的情感纠纷。但这一刻,他们目标非常一致,就是杭峰。爱莎说:“原田丁次跟着杭峰成绩又提高了,这一组的速度太快,说不定全组都能进入正式比赛。”约翰撇嘴:“他是东道主选手。”威尔逊说:“你只是不想承认他的速度感非常好。”爱莎说:“我们都在4分40秒外,原田丁次跟着他,差点就滑进40秒。要是杭峰的兴奋度再高点,原田丁次的成绩只会更好。杭峰是东道主选手拿下种子我能理解,但原田丁次也拿下了种子,我们的压力就很大,我们三个人可能会在决赛之前就开始厮杀。”约翰说:“他总是喜欢跟着别人,所以总是排在四五名。”威尔逊说:“原田丁次还很年轻,他不会甘心一直在奖牌外徘徊,这次是他的好机会。”爱莎还想说什么,又蹙眉地看着两个人:“你们不要老是在我身边总是为了反对对方的话而反对,这样争吵下去对我们谁都没有好处。我们应该拿到一个种子,如果两个更好,这样下去不行。”约翰和威尔逊不再说话,他们不敢随便承诺更多。杭峰很“凶”,他们谁都没有信心在他的主场超过他。爱莎暴躁的不行,独自去洗了个脸才冷静下来。华国是“极限运动”的空白地,这是所有欧米极限运动玩家的共同认知。这个国家的体育很强,但他们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围绕常规赛场开展,没有常规赛的极限运动他们的进度有些甚至为零。爱莎这次这么远飞过来,说的好听是要挑战更多不同的赛道,其实她就是来拿巡回赛冠军的。作为女性,她确实在这个赛场上很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