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 / 2)
封映月也跟着翻,“就是!”于是过了几天,封映月就去接元蛋,结果元蛋在乡下玩疯了,不怎么想回筒子楼,现在地里正在收玉米,这玉米杆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加上山桃又熟了,好吃好玩儿的多得很。封映月便带着唐二嫂摘的山桃回到了筒子楼。结果赵大嫂说郑文文的爷爷来找过她。于是封映月便又骑着自行车去了郑家。郑文文已经放假了,此时就在家里做作业,见她来可高兴了,“我爷爷还没回来,不过我知道他去找你干嘛,我暑假还想去你家学习。”“我记得你下半年就上初中了,这次的期末考试我也知道,你的成绩还算不错,没必要补习啊。”封映月接过她递过来的搪瓷杯,喝了一口才发现是糖水。郑文文嘿嘿一笑,坐在她身旁挽住她的手臂,“我爸想送我到市里念初中,那边是要入学考试的,我这个成绩,在咱们县都没多少多出色,更别说去市里了。”“我听说市里的孩子念书可厉害了,爸妈我说为了稳妥点,暑假还是得请封婶子帮我学习。”封映月明白了,这确实有竞争,市里的学校也确实教资好得多,为了让孩子以后的路更好走,有这个家庭条件,确实可以送到市里去。说话间,郑爷爷回来了。对封映月极其热情,也说明了郑文文要去她那继续学习的事。封映月也如实说了自己有跟妆的活儿,郑爷爷一听是有喜事儿再去后,也觉得没什么问题。“这事儿肯定会提前一天跟你说,那郑文文依旧是被她爷爷接送, 补习费也和之前的一样,但封映月对郑文文的补习方式倒是改了。毕竟之前郑文文是数学太差,主要补习数学, 但是现在她得抓所有小学知识重点, 争取一个半月让她完全掌握,最后半个月封映月准备给她预习初中课本。宋枝上午的时候就很少过来打搅, 下午才会过来。这天唐文生回来,告诉封映月:“今天李主任找我,说她有几个朋友,孩子的情况和文文差不多, 问你收不收。”封映月正在啃玉米,闻言看过去, “和文文差不多?都是小升初,要去市里念初中?”“对, 市里的中学多, 教资也比县里好, 不说他们,就是纸厂也有好些个人把孩子送到市里念书了。”虽说高考没有恢复,但上大学的方式也有, 其中推荐上大学就是最普遍的。推荐上大学也有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优异。这做父母, 哪有不为孩子未来着想的, 县里就一个学校,而且还是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一起的。封映月又啃了一口玉米, 感慨了一句:“看来不管是何时何地, 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 都要拼一把啊。”唐文生把舀好的绿豆粥放在她面前,“是啊,今天听人说纸厂想把托儿所扩宽,分成两边,一边就是托儿所,一边收四岁以上的孩子,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有利于上小学能跟得上。”这不就是和幼儿园差不多吗?封映月连连点头:“这确实不错,我听赵大嫂说,隔壁县的镜子厂,里面什么都有,供销社,筒子楼,住宿楼,卫生院和学校都有,像个镇子似的。”拿起煮玉米的唐文生闷笑几声。在封映月投来疑惑的目光时,唐文生才说:“镜子厂是他们县办的大厂,比纸厂的资源多一些,投入也是,纸厂是民办和县里一起投入的,加上纸厂又要看竹子的应季,冬天下雪就得停……”如唐文生所说,得了他的回话,李主任立马通知了几位朋友,第二天下午,便有五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筒子楼。他们也知道封映月上午要给郑文文讲题,所以特意下午来的。宋枝和赵大嫂见这么多人来,也洗了手过来帮着烧水泡茶,赵大嫂因为肚子已经很大了,所以宋枝和封映月并没有让她帮太久。赵大嫂也知道分寸,她这一胎比怀囡囡的时候苦得多,现在是又肿,晚上又抽经。去县医院看了,说她缺了什么东西来着,反正就是让她多吃一些菜和肉。赵大嫂拍了拍脑子,完蛋,怀了老二后,记性好像也大不如从前了。宋枝并没有在里面待太久,出来就到赵大嫂这边来了,赵大嫂拿出自己给小孩子改的衣服,和她有说有笑起来。见赵大嫂接连打哈欠,宋枝便找了个借口回家了。她在床上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打开柜子,从最下面,拿出了两套棉布做的小衣服,自己两双小包鞋。这是她怀孕的时候做的。宋枝细细地轻抚着面前的衣服和鞋子,眼睛越来越红……封映月送走那几个人,路过宋枝家门口的时候,听见里面似乎有哭声,她脚步一顿。张大嫂端着瓷盆出来,见她站在那,便加快脚步来到她跟前,自然也听见了里面的声音。她低声道:“刚才我去囡囡娘那,看见她拿着孩子的衣服直溜溜的看,也不知道怎么了。”封映月抿了抿唇,看向她手里的瓷盆,“张大嫂,你这是去?”声音有些大,屋子里的宋枝赶紧擦了眼泪。
张大嫂哎呀一声,“我得去刘三婶那!先走了。”说完便赶紧下了楼。而宋枝的门也开了,只是露出了半张脸,“封姐,进来坐坐?”封映月进去了。晚上和唐文生散步的时候,说起宋枝,“她心思重,不是一两天可以安抚好的,再说这个事,搁在哪个母亲身上都不好过。”唐文生点头。“你和洪同志提两句,就说我让你传的话,枕边人不注意点,这日子久了,很容易出事。”于是回去后,唐文生提着木桶和换洗衣服从宋枝家门口路过,便喊上洪建军一起去一楼洗澡。洪建军立马提着木桶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