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 / 2)
不是很乐意的样子。王锦绣:“你又不爱吃鱼,你爱吃鱼的话,我带回家,几顿不变样做给你吃,卉姐坐月子,身体虚,需要多补补,你要是介意,我给你补一毛钱。”“无论大小,几条鱼给几毛钱。”不给钱不长教训,省得她眼里只剩下卉姐和卉姐家没满月的叫吴岳的孩子。孩子取什么名都要专门告诉他,还从字典里翻出来给他看,自家孩子取名没见她这么认真。他现在都记得当时她说他给孩子取的名字好听,听起来有文化……没别的了,就没别的了!!“行。”王锦绣答应下来,心里想着洗衣服从他兜里摸回来。钱收得比外面卖的鱼还贵,成心坑她。? 既然是花钱捞鱼, 王锦绣让钟越河给她拿个水桶,她要捞两三条上来。在自己的地盘,钟越河找个水桶还是容易的, 他去拿水桶,留妻子和两个孩子看着鱼。“妈妈, 这个, 黄鹂、小九、百灵……”叶子指着水里的鱼,喊朋友们的名字。黄鹂是红鹂, 小九是小话唠,百灵是叶子第一天来托儿所一起玩布娃娃的小姑娘, 两个小姑娘到现在关系都很好,现在在托儿所午睡,叶子也不待在哥哥身边了, 她睡小黄鹂和小百灵的中间。小黄鹂性格比较娇气,不是每个小孩都喜欢她,叶子很喜欢她,把她当自己的亲妹妹了。王锦绣也是花了点时间把闺女嘴里念叨的名字和小朋友对上号。身为妈妈, 女儿的意思她能理解:“叶子想把鱼捉起来送给自己的朋友?不行的, 这种鱼鱼刺很多,会扎喉咙,妈妈每次喂你吃鱼肉都要仔细把鱼刺挑出来喂给你吃, 别的小朋友爸爸妈妈要是不注意, 让小朋友吃鱼刺进医院,我们要赔钱的。”两个小朋友至今没有被鱼刺卡喉咙的经验, 吃的鱼肉都是妈妈确定没有刺的。孩子没上小学前, 都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吃鱼刺比较多的鱼。水田里的草鱼鱼刺比较多。汤圆也觉得叶子不能送朋友鱼, 他跟妹妹说的是鱼送给小朋友, 小朋友不会做饭,肯定要大人做,大人吃,小朋友只能吃一点点,送东西还是送别的比较好,不要送鱼。妈妈说的鱼刺没让叶子动摇,哥哥的话成功让叶子放弃送朋友们鱼,小朋友们只能吃一点点鱼肉,不送了。她决定回托儿所告诉他们,她看见好多好多鱼,她妈妈抓了一条好大好大的鱼,她爸爸笨,爸爸不会抓。托儿所里吃不到鱼,爸爸又不爱吃鱼,在年纪小小的叶子眼里,鱼比猪肉还稀罕咧。钟越河提着水桶回来,王锦绣把捞鱼网里的鱼放进水桶,继续捞鱼,已经捞上来一条鱼,下面捞鱼捞起劲,捞了三四条鱼才罢休。体验过捞鱼,钟越河带妻子和儿女继续逛,王锦绣有心情欣赏属于养殖场的自然风光,两个孩子注意力已然不在周围景象上,全神贯注围着水桶看里面游来游去的鱼。钟越河还有工作,半个上午主要陪家人逛养殖场。逛完养殖场就带他们回办公室了,水桶放在办公室门外,王锦绣原本不放心,他说没人会偷鱼,她才不去盯着门外的水桶看。水桶在哪,两个孩子在哪,办公室附近没有水塘,王锦绣随他们在外面待着,自己在办公室翻书看。钟越河办公室里有个书架,高度差不多到她胸口,上面摆了很多书,她早想回来看看都是什么书。全是和水生物有关的书,连古文的都有,里面甚至画着鱼图,画得不是很传神,但把该类鱼的特征都画出来了。王锦绣连书里注释的白话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古文,即使看不懂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知道里面在说什么吗?”丈夫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王锦绣肩膀吓得一抖,没怪他突然出声吓她,声音柔和地说自己猜的内容:“应该是介绍鱼的习性口味种类以及特征。”“真厉害,猜对了,是几百年前先辈写的,里头记录的是海底的生物。”钟越河捏她肩膀,夸她。“我说呢,怎么有个东西长得跟栗子似的,完全不像鱼。”海里的生物比河流湖泊更多,她还在想怎么突然混进来一个栗子刺球。如果说是海里的,不奇怪了,海里什么奇怪的生物都能见着。她翻到栗子刺壳那页,钟越河介绍起来:“这是海胆,能吃里面的黄。”王锦绣点头表示懂了,并评论一句,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吃。要真是栗子,栗子蒸出来香甜可口,如果是海里的……能想象出腥味了。“这东西没办法保存太久,运输不行,味道也确实不怎么样,吃的人少,以前就海边的人吃它,穷得没东西吃,大家都不挑口味。”有人想卖海胆给他,他都不要。“写这本书的肯定是住在海边的读书人。”王锦绣猜测作者身份。钟越河:“不一定,可能是家里很有钱,自己又有空时间,出门游览山川大海,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住在海边的早见怪不怪,不觉得稀奇,不会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只有外地人特别感兴趣,问东问西。“很有道理。”她第一次见海就觉得特别新鲜,能吃的海生物都会好奇问它们是什么,哪里能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