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 / 3)
正两口子将来都能考上大学,又不是回不了城。七三年,小叔子下乡。七六年,小叔子和姜露在乡下生下林安。七七年没有考中的喜讯传来。七八年也没有考中的喜讯传来。等了又等,一直到现在,知青回乡的政策落实,小叔子一家才回城。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虽然她并不是故意的,虽然这些阴差阳错也不全都是她导致的,但顾青心里还是感到抱歉。“没去,我和阿北奉行快乐教育,小孩子嘛,还是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从不服输的姜露笑盈盈开口,“我们还给孩子改了名——林年年,童年的年。不过阿北也说了,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年年给长辈们背段诗吧。”她才不会说凤凰屯生产队没有育红班呢,连小学都要到隔壁生产队去上。姜露看向女儿,背段长的难的,一听就很唬人的。林年年眨了下眼睛,收到。
“浔阳江头夜送客……”“冰泉冷涩弦凝绝……”“夜深忽梦少年事……”“春江花朝秋月夜……”“……江州司马青衫湿。”最后一句落下,林年年两手装作捏住裙边的样子屈膝行礼。871字的《琵琶行》,可不属于小学教材的内容,是林年年去年备战港城中小学生诗词大赛时背下来的,是她目前会背的古诗词中最长的一首。林二少和姜露带头鼓掌,脸上满满的骄傲。林父一边鼓掌,一边笑的合不拢嘴,他们家这是要出个女大学生呀。林母偷偷擦了擦眼泪,小儿子从前就是家里最会读书的一个,要不是没赶上好时候,说不准现在也是大学生了。在场鼓掌的所有人里,林向南的掌声音量是最大的,这么多的字,这么拗口的句子,哪位侄女这么小就能背下来。还快乐教育,他没看出这教育快乐在哪儿,小侄女是聪明,但他弟也是真有耐心和狠心。顾青跟着大家伙一块鼓掌,脸上的表情稍稍有些不自然。现在这幅场景似曾相识,上辈子的时候,小叔子和弟妹可不说什么快乐教育,孩子三岁大就送各种兴趣班,学过唱歌,也会跳舞,还会弹琴说英语,每次家庭聚会,都是小叔子一家出风口的时候。这辈子小叔子和弟妹没了上一世的条件,可总想拔尖的心是一点儿都没变,在乡下当知青都没忘了教孩子背诗。这么大的动静,林向南和顾青的俩儿子也被吵了起来,揉着眼睛打开房门。老大林博远,今年六岁,是红星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老二林博识,和林年年一样,也是四岁,比林年年大了三个月。三个小娃娃站到一起,看上去都不太像一家人。六岁的林博远穿着立领的小白衬衣,黑色长裤,脚上还趿拉着一双白色球鞋,打扮的洋气极了。四岁的林博识,身上的衣服样式也很时髦,只是旧了些,裤脚有几处补丁,而且很是松垮,并不合身,显然穿的是旧衣服。同样四岁的林年年,比林博识要矮半头,身上的衣服也不合身,偏大而且灰扑扑的,是用大人衣裳改小的。穿着补丁衣服的林二少,想吃软饭的想法渐渐坚定,林家人多,老两口又只有林父还在上班,但姜家就不同了,他老婆是独生女,岳父岳母都有班上。姜露此时脑子里已经浮现出几十套女式童装的样式,还有各种各样适合小女孩的编发,她从前就热衷于打扮女儿,现在换了个世界,她闺女也得是人群当中最靓的崽。被吵醒的不止两个男孩,还有住在对门和旁边的几户邻居,大伙纷纷出来看热闹。“你们小两口可算回来了。”“回来就好。”“姜丫头回来了,老姜知不知道。”“我去跟老姜两口子说一声。”这里是服装厂的家属楼,姜露的父亲姜山从部队因伤退伍后就一直在服装厂当仓库管理员。林家搬到这里来没几年,但姜家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了。“张叔您先等等,我和爱人这就带孩子过去,不劳烦您了。”姜露赶忙道,原身妈住的那栋楼就在这栋楼后头,这么近的距离,哪能让别人去报信儿。“你看你,多管闲事儿了吧,前后住的这么近,人家姜丫头肯定要带爱人孩子回去的。”张婶笑眯眯的道,在‘爱人’两个字上加重了声音。“姜丫头,给大伙介绍介绍你爱人呗。”“得了吧,小姜的爱人小林你不认识吗,以前没少到咱们家属楼附近玩,小两口可是青梅竹马,去年探亲大家伙都是见了的。”“说起来我还是看着这俩孩子长大的,青梅竹马,现在又成了爱人,多好的缘分。”一声‘爱人’引来一片揶揄打趣声,姜露赶紧跟公婆打了招呼,带着爱人孩子直奔爹娘家。林家住五楼,姜家则是住一楼,虽然都是服装厂的家属楼,但楼和楼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姜家所在的家属楼又被人私底下称为干部楼,顾名思义这栋楼里住的都是干部。干部楼和普通家属楼的区别在于面积更大,客厅、卧室和普通家属楼是一样的,但每家每户却多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姜父并不是厂里的干部,但他情况特殊,抗美援朝时右小腿被炮火炸烂了,姜父是荣誉军人,是国家英雄,厂里为了照顾姜父的身体,所以在分配房子的时候给了姜父有独立卫生间的一楼。姜母是市三院的医生,成分不太好的医生,解放前家里是大地主,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伤残军人姜父。一前一后的两栋楼,姜露从婆家门口到娘家门口都用不了五分钟。回婆家要敲门,但回娘家却不用,原身下乡时就一直带着家里的钥匙,中间丢过一次,去年回家探亲的时候,姜父又给女儿配了一把。用钥匙打开门,姜露却往后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