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2 / 3)

加入书签

的情况。”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前期,其实都是地多人少,物质基础不够丰富,相对来说比较难发展成非常稳固的封建政权,当然,这也有变法的功劳。秦律诸多规定狠归狠,不过那时候不讲究那么多,男女、官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后来物质丰富、秦朝后继无人,自然是要进一步发展成封建社会的。

白家顶多就是封建社会下第一批被献祭的产物,每个朝代被献祭的世家大族都不少,有些疯起来是真的疯,白家也只是其中疯的时间比较久的。吴福春听后没解释,只说:“他们会有这样的认知正常,继续往下看你就知道了。”汉朝被分散的白家并不是完全分散,毕竟百年之内其实家族还算有联系,分家只是一种不希望被管束的做法,不管什么身份,过到最后总会分家的,谁不想自己一个人逍遥快活呢?皇族宗亲就要封地,天高皇帝远的,自己就是老大,当然不想在帝都处处受制;世家大族则是知道不分家,如果不被当权人看中,就是个炮灰命,平时没给你多少东西,出了事你就得出来为了所谓的主脉顶罪,有点脑子跟能力的都知道自己不是继承人就别往继承人身边凑,不然必定是炮灰。这就是最开始的分家,白家当时的几个小辈为了能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搬离了主家,同时也是避免刘家想起来什么不该想的,要拿白家开刀。韩信的事历历在目,谁敢说自己能比韩信命大?白家分裂之后,自认能力不足的族人散入百姓寻常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只要不被拉出去顶罪,好好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了。剩下的两个白家,一个追权,一直追了很多年,很多朝代几乎都有白姓权贵的身影,哪怕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也多少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最后那个白家,他们有点意外的奇遇。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在可以走通之后,很多商人其实都陆陆续续过去做生意,在政权中心不是很站得下脚的第三个白家,就跟着去了,如果能走通,就想长久做。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嘛,他们要不了权,可以赚钱呀,有钱在,将来发生什么事,也好给自己买条命。当时的丝绸之路开通,确实挺多人都想去试一试,卖丝绸瓷器等都是大商贾做的买卖,有些人呢,非常直接,就卖人。封建政权下必然会发生性别压迫,人伢子本来是个卖人的活计,后来大多只卖小孩儿跟女性。况且,女性地位低下的朝代,随便在路上拉个女的,说对方不检点,对方父母可能就不要了,卖人完全是个无本买卖。尤其丝绸之路刚开,很多规矩吧,并不完善,人伢子混在其中,带上汉族女卖过去,再从丝绸之路上找很多漂亮的外族女回来卖给权贵,一条路赚两家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第三个白家做的是代运生意,毕竟丝绸之路远,路上不算安全,很多商贾本身就是做生意的,钱多,武力值不行,不一定能活着带自己家的商品过去再回来,委托给信得过的人押送是一个很好的路子,相当于是最早的马队跟镖局。送东西总有送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商品,比如说笼子里关的可能是活人、箱子里放的可能是违禁品,总之,在没有特别律法约束的时代,送什么东西都可以。偶尔除了女人跟小孩儿,可能还会送一些成年男性,他们都是躲避律法逃跑,或者想去关外做点事情但自己走怕不安全的,等于花钱请保镖。在某一年,白家送货到敦煌,遇见了一个平时常走动的汉族商户,对方不知道怎么来到敦煌这边,平时明明都请人帮忙运货的,没想到一阵子没见,竟然自己跑起货了。不管什么时代,做生意最怕合作对象忽然就开始抢你原来做的生意,还占你的线。白家就找人去打听,想着如果对方是看油水多想抢生意的,就干脆联系一些劫匪,让他们狠狠出一次血,被打疼就能有自知之明了。可是打听出来的情况却不是如此,对方一整个商队对老板要做的事情讳莫如深,并不像来这边做生意的样子。遮遮掩掩的事情别人往往更好奇,白家也是,他们算是最早开始做运输的商队,就这么一条丝绸之路,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很快,白家就试着跟那个商户套近乎,看看对方遮掩着什么。对方大概是看白家挺自信的,喝了几顿酒,算是彼此加深了解了,就让白家跟着他们的商队去往敦煌外的沙漠深处,那边是白家从未走过的地方。沙漠会吃人,没有人自信能每一次都从沙漠中活着回来,再兵强马壮,都得按照时间、路线走,不然遇见一次意外,就可能永远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白家不傻,对方领着自己往沙漠深处走,自然不会闷头跟着走,于是停在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边界,无论如何都不再往前一步。他们停下来的位置方圆好几里都不见人烟,商户大概是觉得不用担心隔墙有耳,这才将实话说了出来。半年前,商户在一个矿区里收玉石——他本是做金器玉石生意的,跟汉朝当时几个比较大的矿区都有合作,不挖矿,只低价买原料做成品,比如首饰配饰什么的。矿区当时说出了个大料,非常完整,石皮也很好剥落,矿区的老师傅怀疑那是被人埋下去的玉,并不是矿区里土生土长的。玉石带灵,可以养人,也可以玉养玉,所以矿区的人猜测,那块玉是很多年前有人找到了那个矿区,把自己的大块玉石放进去,试图养得更大块、水头更好。养玉需要很多很多年,一些祖传的玉器要养的话或许要传好几代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