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3 / 3)

加入书签

道,“你是哪个绣坊的,一点准备都没有就敢来参赛?三年前比这还难呢,是一副四不像的画,你以为大绣院考的只是手艺吗,你们的个人素养,想象能力都要考,诗都看不懂,我焉能信你懂美丑,会创作。要比就赶紧比,不行也可以现在放弃。”旁边格子里的人不再闹,整个大屋里安静了下来。沈宝用的注意力都在这诗词上,她听掌柜的说过,大绣院的考题有时会十分刁钻,有时考验的是绣坊送人的策略。掌柜的还说,她是不考虑这么多的,算计来算计去最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也还是问了沈宝用,识字吗,懂画吗,看得懂话本子吗?沈宝用给了她肯定的答案,王掌柜才道:“不懂也没什么,也许今年她们另辟蹊径,直来直去了呢。”很显然,大绣院里的人并没有另辟蹊径,她们题出得依然刁钻。王掌柜问了她一堆,就是没问她是否懂诗词歌赋。这一块还真是沈宝用的弱项,她懂的那些东西都是跟着养父养母学的,后来养父病了,也就没人再教她了。沈宝用只得用她并不丰富的经验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白羽带金足,普光映乌翎,衔来安养枝,跪献南山人。”沈宝用笑了,原来她用心学过的东西,平时不显好似没什么用,但到了真正用的时候,还就派上了用场。并不是她见过这首诗,只是她跟着养父用心学习了以后,有些东西是一通百通的,她一个在外流浪十一年,大字认不得几个的小乞丐,原来,经过努力也能让一些东西沉淀于心,成为铸造崭新的她的养料。沈宝用心里有了谱,她开始纫线,把需要的几种颜色调配出来,有需要双股绣的地方也提前安排了起来。第一场时间为两个时辰,中间不可离席。沈宝用没觉得时间过去很久,许监管就喊了停。然后她捱个查看了一遍,主要是看有没有人蓄意破坏自己的绣布,然后往监管不利的方向栽赃。这种事情虽属小概率,但往年确实出过。待许监管查看完,她让每个人拿起身旁的小遮板把绣品盖上,待都盖好后,许监管才开门让她们出去。待她们离开后,许监管把门锁上,钥匙只此一把,责任落实到许监管一人头上,避免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两天的时间,第一轮的比试结束。到这时沈宝用才从各院的交流中知道,甲院的主题是孝道,乙院的是贺喜,丙院的是灯节,她们丁院自然是祝寿。谈不上谁的更好绣,在沈宝用看来都差不多。反正每院绣的都一样,在同主题里比试还是很公平的。两天的时间给绣娘们刺绣,一天的时间,总管事把绣品拿给大绣院的主考官们,由他们选出每院的前三甲。以沈宝用的绣技,只要她不瞎绣,但凡与祝寿沾得上边,她进下一轮就没问题。四个院的结果都出来了,丁院里沈宝用留了下来。她没高兴一会儿,马上就要移去甲院,每院三人一共四个院,刚好还是十二名绣娘。甲院与丁院没什么不同,还是两间起居的屋,一间用作比赛的大屋。除却两位绣娘沈宝用在丁院见过,剩下的都是陌生人,沈宝用这才知道,水墨坊另一位与她同来的绣娘被刷了下去。沈宝用住的这间屋靠东,四个姑娘,两个两个的,聊得可热闹了,沈宝用不爱热闹也不想多说话,就坐在窗前听她们说。她听着听着,太阳改变了方向,她可以在窗户的影子里看到另一位绣娘。这位绣娘与她们最大的不同是年岁稍大,可能是所有绣娘里岁数最大的。她自然也不爱说话,坐在角落里从怀里掏出一个灰不啦唧似馍一样的东西。沈宝用好奇,回头去看,看到她干枯的手指一点点地捻下馒头渣,然后送进嘴里。其他三位聊天的绣娘也看到了这一幕,均表示这里又不是不管饭,做出这个样子,让人看了想吐。年长的绣娘不理她们,继续捻完了往嘴里送,专心吃她的灰馍。其中有个脾气爆的姑娘,走过去直接对吃馍的绣娘道:“哎,说你呢,这屋里不是你一个人住,别在这儿恶心人行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