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55节(1 / 3)
到外面后,他先带他们去找了离得最近的公社社长,说清楚他们的情况,并提出他们想了解外面的生活。
社长非常重视这件事,特意安排了个干事,带他们在公社和周边大队了解情况。
从革委会出来后,青青父亲跟着公社干事在正街上转了一圈,然后他们去了周边大队。
大队房子盖得不如公社气派,但错落有致,正值午饭时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时不时还能听到当妈的呼唤孩子的声音。
路上还碰到一群坐在外面聊天的女人,看到他身上的穿着,都捂着嘴巴笑。
下午他们去了田里,看大队社员们辛勤劳作,还去了知青点,都是群半大孩子,说话斯文有礼……
最后,他们去了学校,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看到里面坐着的表情专注的学生,听着不知道从哪个教室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这位隐居几十年的老人泪流满面。
故事的最后,桃花村村民再次集体搬迁。
此时李茂昌已经回到了工作的城市,他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地和同事们分享,有同事听后笑道:“这出戏是不是该叫出桃花村?”
李茂昌听后却笑道:“你认为他们是出了桃花村,焉知他们不是入了桃花源?”
国泰民安,处处都是桃花源。
看到这里,张亚平泪流满面。
他出生于五十年代,没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除了三年困难时期,他都没怎么挨过饿。
上山下乡可以说是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里,遇到的最大难题。
今年已经是七四年,知青一批批下乡,却没见几个回来的,听多了亲戚邻居家下乡孩子传来的消息,他对下乡这件事充满了恐惧。
他也不明白,难道读书十余年,只是为了让他们去乡下种地吗?
看完上一期后,他询问过父母,建国前农民的日子真的有这么难吗?他们的答案是:是,那时候的日子的确有这么难,而他们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党和伟人的带领。
和父母聊过后,张亚平开始思考以后的事。
他真的要这么家里蹲下去吗?下乡再苦,能苦得过建国前的老百姓?下乡再难,日子能有他爸妈年轻时候难?
先驱们看到满目苍夷的国家,都没有想过退缩,最终也成功让生活在这个国家上的百姓们过上了富足和平的生活。
他为什么就认定了自己下乡后会毫无作为,只能种地?他才十七岁,难道就要丧失志气,浑浑噩噩地过这一生吗?
张亚平合上画报,再抬头时,他已经满脸坚定。
他想好了,他要下乡,他要去边疆。
但去边疆前,他要先写一封信。
看完《出桃花村》写信寄到出版社的人不止张亚平,短短半个月,出版社就收到了两蛇皮袋读者来信。
收到信件后,出版社安排人将信件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安排人将这些信件,连同《出桃花村》的全稿出版合同一起寄到榕市。
七月下旬的某一天,苏婷经过岗亭时突然被叫住。
三分钟后,她从岗亭众多信件中拿到了属于她的取货通知单。
看着通知单上的寄件人,苏婷脑袋上冒出三个问号,出版社给她寄什么了?还特意备注让她取件时记得骑……三轮车?!!
第34章 腹肌
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取货单, 周日苏婷和贺东川去了趟市里。这次没带贺焱,他们是去邮局取东西的,带上孩子反而不好弄。
苏婷也没听从出版社的建议, 骑着三轮车去拿包裹, 她还是觉得出版社不可能寄太多东西来,可能就两个大点的包裹。
而且贺东川说了, 三轮车能装的东西,他用自行车也能载回来, 就是有点费绳子。
嗯, 他们特意带上了一大卷麻绳,就怕到时候绳子不够。
但等看到包裹,苏婷发现绳子还是拿多了,就两个蛇皮袋,两根一米多的绳子就能捆好, 她还以为出版社给寄了多少东西呢!
苏婷边签单边问工作人员:“同志,您知道包裹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我们只管取货, 不清楚的。”工作人员挺和气地说。
苏婷哦了声,签完单据跟人道了声谢,便跟贺东川一起提着蛇皮袋往外走。
虽然苏婷也搭了把手,但基本没使劲,贺东川力气大,一手一个蛇皮袋对他而言毫无压力。
苏婷看在眼里,觉得就算不骑车来,贺东川肯定都能轻轻松松把这两个蛇皮袋弄回去, 出版社对贺东川的力气真是一无所知。
出了邮电局, 走到他们停在外面的自行车前, 贺东川放下蛇皮袋, 从车筐取出绳子,和苏婷一起将蛇皮袋五花大绑捆到后座。
完了贺东川坐上上,一脚踩住脚踏,一脚踩在地上,侧过头看着苏婷说:“上来。”
苏婷问:“上哪?”
虽然出版社寄来的东西没她想象中多,但两蛇皮袋东西垒在一起,后座哪还有她坐的地方?
贺东川拍拍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