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 / 2)
“既然你这个国子监司业,从四品的大官,是陛下想要增设的,虽然你也没有实质的权利,但国子监的名声,不能在老朽手里堕了,万一你什么都不会还担此职务,别人嘲笑你,你也不舒服吧?”“所以,即使你什么都不管,至少要会赋诗。你要实在不会,随便说两句,给陛下,诸位评判。”周围的臣子们也都交头接耳,频频点头,表示这也公平,你不会八股之事,就考你诗歌。姬象一琢磨,还行,就问:“不知道大人此诗有何要求?”“要求么,今日陛下重回朝堂,我大明……万象革新!你以‘新’为题,作诗一首,但诗中不许出现新字,如何?”小老头自觉得出了个高深的题目,看起来简单,但是给你下个套:姬象刚刚听着小老头一个大喘气,还以为他要说我大明天下无敌……“容贫道稍作斟酌。”姬象慢慢咀嚼小老头的题目。诗么,这自己的前身倒是会许多,毕竟是人形行走经文大全,那也是个妥妥大文化人,不过现场写,哪里有抄诗来得快,反正大明后面还有个大清,抄就完事了。万象革新,万历皇帝重新上朝是受了刺激,此时姬象的心中,不知怎么的,莫名想到了火君的话。这天下间,民众有多么困苦,这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伯侯大臣,明光天子,不会懂。上个朝就能让大明万象更新了吗?他们或许知道下面的情况,但是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愿意把目光投到下面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醉心于党争。这么想来,火君觉得,打碎旧世界,重开日月天,那是新……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重开日月天就行了嘛?姬象并不想这些事情,这个话题,直接跳过。自己早已不是人了,管这般事情作甚,神鬼世界,自有其运转。不过,也是此时,姬象的记忆中,一首尘封的短诗,逐渐浮现出来,映上心头。满朝文武,碌碌之言。五代帝王,浑浑噩噩。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大明帝国再过几十年后就会崩溃成沙尘,而如今万历皇帝重新上朝,明光宗消失,或许也会诞生不一样的未来。正是此时,恰如其景。开始时,走了一步,发出咚的一声,在这大石地砖上,声音清楚,久久回荡奉天门前。“大明要有变革之机。”目光看着这红墙的紫禁城,清晨朝阳之气洒满天宇,万物苏醒,天光大亮,顿时真的是一股豪气与感慨,冲入肺腑之中,苍云白日,仿佛风云变化,雷雨远来。诸臣看出姬象思考完毕,皆等待,不言,奉天门前,无人说话,飞鸟不鸣,落针可闻。姬象又走一步,目光从天到地,带着微微叹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前两句诗一出口,诸多臣子们都是目光一动。单单就这两句诗就能看出水平,这可不是乱写的,这是有备而来,这可不是什么打油诗,这是肚子里有真货!不少人看向姬象的眼神稍有变化,连小老头刘应秋都是老眼一眯。姬象看向诸臣,这一眼仿佛从天上到地上,似乎从山河之远到庙堂之下,随后再走一步……再走一步。连走两步,后面两句也是一气呵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怒击我的队友姬象引用这首诗,其实这首诗并不是夸赞和劝诫的诗,这本是一首请神青词,本是龚先生因一位道士之邀而作,意思是旧社会急需要一场惊雷狂雨打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希望天神能够重新开眼,让这个世界浮现出非凡的大批人才。但是,诗歌这种东西,人人有不同的理解方法,姬象把这首诗四步作出,以万马比喻诸公,以天公喻明皇,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奉天门前声抵四方,鼓荡晨风,臣子们在短暂的安静之后,发出了嘈杂的讨论声。而小老头刘应秋则是无话可说,因为这时候,这诗一出来,他甚至都想夸赞姬象两句。万历皇帝看向诸臣,问道:“诸公以为此诗如何?”他自己对这首诗所展现出来的文采,还是十分满意的,觉得姬象肚子里还是有很多大货的啊。前两句的时候,他还皱眉头,听出了里面的讽刺,但后面两句,暂且也能算是变贬为褒,首先天公二字让万历皇帝很高兴,而后两句整个连在一起,再结合今天早上他突然上朝的事情,确实是十分应景了。重抖擞,他确实是这么想的,如果没有抖擞之意,今天岂会上朝呢,难道是为了来开故事会的吗,那不如去出书好了,反正明朝皇帝干副业的多了,出书说不定还畅销呢……这诗骂了诸臣,但又没有骂太过分,而隐晦劝诫又同时小小赞帝王一把,既没让皇帝没丢了面子,还得了里子。万历皇帝眯起眼睛:“朕觉得,还是可以的啊。”朕觉得行,老刘你觉得刑不刑?小老头却没有在此时说什么怪话,而且他有特殊的回应方法:“此子所作此诗,臣无话可说,确实应景,此诗大好!”小老头先是夸了一句,又频频点头,而后眼中精光一闪:“陛下,臣听此诗之后,忽然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啊!”
“如今朝堂,攻讦之风盛行,少谈政事,反而忙碌于攻击别人的隐私和短处,为了攻讦而说话,而不是为了整顿朝堂而说话,言官之风已乱!”“九州生气已成死气,风雷不鸣万马错声,正是今日陛下重归朝堂,当大力整顿诸公,使清明之风涤荡朝野,天公抖擞放惊雷,有能耐的人才应该多多提拔起来!”“愿陛下千秋万载,愿我大明如日中天!扫清天下浊瘴,使日月山河永固!”小老头刘应秋,先是表示姬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