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奋斗七零我带全村成了先进集体 第243(2 / 2)

加入书签

姚村长也经常被叫去接受领导们的夸奖。

每次分粮,社员们分到手的粮食,也总会被其他生产队的人给换走作为粮种。

换到粮种的生产队试着种了一季,产量还真的提高了不少。

也因此,姚家村的粮食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庄稼产量高了,社员们不但能吃饱饭,手里还会有些余钱,生活水平自然也就跟着提高。

能过好日子,谁愿意苦哈哈的。

十天半个月的,也舍得割点肉给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

孟骄的养猪事业也是红红火火,每年上交的猪肉都是超额完成,为集体增加了不少收益。

为此,姚村长每年也都会给予她和李彩云以及孙同志一些奖励。

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

毕竟喂猪是个又脏又累的活,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他们每年也吃不到那么多的肉。

秦景尧来信

生产队的老母猪也从一头增加到了三头。

这三头母猪,每年都能产两窝猪崽。

按照一头猪两窝崽最少二十只算的话,也能有六十只猪崽。

除了留下自家生产队喂养的,其他的都卖给了附近的生产队。

光是卖猪崽的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而姚家村生产队,也保持着每年至少三十头以上的喂养量。

再多的话,猪圈就盛不下了。

要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话,地方也要再次扩大。

孟骄跟姚村长说,村里倒是可以发展一个养猪场,到时候可以考虑把猪圈建到果园那边。

自从芦苇荡那里挖了荷塘,孟骄还建议村长养一些鸭子跟鹅。

鸭苗和鹅苗不太好弄,还是孟骄接下这个任务,去了趟县里,然后从自己空间里拿出两百只鸭苗和五十只鹅苗。

这些鸭苗和鹅苗都是空间里繁殖的,适应能力挺强,只要没有什么意外情况轻易也不会生病。

姚村长找了几个人,在荷塘边搭建了几间鸭棚子,就地取材让人用芦苇编的顶棚,上面再糊上一些掺了草和成的泥巴,既能遮风也能挡雨。

鸭棚子边上,还用土坯盖了一间小屋子,是给养鸭子的人住的。

这个活比较辛苦一些,每天早上要把鸭子和鹅放出去,晚上再赶回棚子里,夜里还要时不时的注意着动静,总之就是要驻扎在芦苇荡边上。

村里的社员自然没人愿意干这份苦差事,姚村长就把这活给了牛棚里的另外一位同志。

牛棚的同志倒是挺乐意,这活虽然辛苦一些,但同时也很清净。

只要负责放好鸭子跟鹅,打扫一下鸭棚子的卫生和粪便,其他时间都是自由的。

荷塘里有不少野生的小鱼小虾,这些就是鸭子最好的食物。

每天放出去之后,它们就会自己在荷塘跟芦苇荡里面觅食。

倒是鹅这种家禽比较挑嘴,它们是食草动物不吃腥,所以平时还要给它们割一些喜欢的草跟野菜来剁碎喂食。

到冬天的时候,除了喂一些青菜大白菜还要喂它们一些粗粮。

秋收完之后,冬小麦也种下去了,社员们忙活了一整年,终于可以清闲一点了。

这天,孟骄刚喂完猪回来,还没进家门,便看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

“孟同志,有你的信,还有一个包裹!”

孟骄还以为不是爸妈大哥的信,就是二哥的来信。

哪知接过信一看,上面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字迹。

还觉得挺奇怪,看了下寄信地址,是京市。

心想,自己并没有京市的朋友,会是谁呢!

忽然想起,秦景尧家就是京市的。

算一算时间,他离开也大半年的时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