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 第51(2 / 3)
是此道国手,私心想在公子面前藏拙,故而一直克制不碰。”
她的眼睛微微睁大,声音里透出不可思议:“百类千家,各有可取。况且又岂有人能事事争先?”
谢安点点头,顺着她的话附和,神色十分悦服:“如今想来,此前芥蒂甚是可笑。夫人□□若神,早悟此理,安不如远甚。”
有默契是一回事,有秘密是另一回事。
他自然不会告诉她,他过去心高气傲,只愿意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在她面前,琴技比不上她交往过的那些贵人名士,索性不弹给她听,不给她和那些人比较的机会。
现在情深意笃,以往那些芥蒂随之消解。
人生短促,芳华易逝,浪费行乐的时间留下遗憾,只会让日后追悔莫及。
想到院落里另外一人,谢安忽然来了主意:“府君对荀小郎君之事有何安排?”
王琅抬头看他一眼,面上情绪收敛:“如君先前所言,请会稽王居中斡旋,长公主那里我亲自去。”
谢安道:“有位更合适的人选。”
他牵起她的手,向上摊平展开,用指尖在她掌心写了一个庾字。她手掌颤了颤,倏地收起,沉默一会儿方道:“若能得他出面,自然远胜会稽王,只是立场相左,难如登天。”
谢安展颜一笑:“若非立场相左,势同水火,谁又有面子能劳动他日夜奔走?假使府君信任,可予我几日,由我来办。”
有晋一朝,门第森严。陶侃深恨庾亮,却对庾亮穷途末路下的主动结交受宠若惊;陆玩心里不认同王导的意见,当着王导的面一个字反驳也说不出来。
谢安知道她最大的弱点是身为女子,招徕到的多是寒素之人,连到庾家登门递名刺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游说庾氏兄弟。想要触达朝臣,主要仰赖丞相府借力,一旦与丞相府产生分歧,便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只能自己去拜会诸侯王。谢安却没她的顾虑,也不认为帝舅有多高贵。
所谓政敌,自是要千方百计阻挠对方想做之事。把握住这种心态,即使是庾亮、庾冰这样高高在上的贵人,也有被利用的机会。
“府君还有疑虑?”
因她久久不回答,谢安再次主动开口,心想若她担心风险太高,不如会稽王稳妥,那便为她说得细些,荀羡那里也可由他出面来谈。游说不比其他,事前定计再多,临场未必能发挥出十分之一,他会尽可能多地考虑庾冰会有的反应,每一条都说给她听太麻烦也太琐碎,还需要预先挑拣一番。
正忖度间,便听她道:“不,疑虑称不上,只是……”
她按了按额角,目光复杂:“君向来不喜此道,我亦不愿勉强。”
脑内预想的回答于一瞬全部休止,谢安怔了怔,慢半拍垂下睫羽:“一时与长远,我自有计较。”
她似是想说什么,又忍住,最后终于释然,伸手轻轻抚上他泛红的脸颊,微笑道:“钟情之人,为情所累。君既与人同乐,终不免与人同忧。此事便托付予君,要我如何配合,悉听安排。”
(贰)
咸康二年二月,尚书右仆射王彬去世,享年五十九岁,琅邪王氏对尚书台的掌控力骤然下降。坐镇武昌的庾亮抓住时机,借军用税米空悬五十余万斛事件,上疏要求尚书诸曹以下全部免官[1],树立自己在内台的威信,安插亲信人手。
此事被朝野上下视为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王导这年六十岁,缠绵病榻已有多年,军事上最倚仗的方伯郗鉴也有六十七岁,在普遍短命的晋人中都属于高寿。而庾家这一代中,庾亮四十七岁,庾冰四十岁,庾翼三十一岁,称得上青春正盛。
琅邪王氏的衰落与颍川庾氏的崛起,看起来似乎都势不可挡,唯一留有悬念的是当轴门阀的地位能否在两家之间平稳转移,政治清洗的力度又有多大。
“去接一下山山,别走错了。”
王彬对自己的葬礼并没有留下特别遗嘱,王家于是遵循当时习俗,停棺三日设旌旐招魂,占卜适合下葬的吉日,请人撰写祭文,接待得到通知来吊唁的朝贤与亲朋故旧,第四日由亲人扶棺跟随灵车至墓地,再回殡所反哭[2]。
山阴离建康水程一千三百五十五里,江州郡治离建康水程一千四百,荆州则远得多,水程三千三百八十。
因此,王彬的子侄王兴之、王羲之、王胡之虽然关系更亲近,但因为在荆州任官,到的相对晚。王允之、王琅兄妹与王彬关系较疏远,但治所离得近,到的相对早。王琅又比王允之早到半日,门房远远望见她的车驾,先进去禀告,王导便叮嘱自己最爱重的长子去接人——王彬死后,王琅已是王家仅次于王导、王允之两人的高官,即使作为族人上门吊唁,也不宜引到女眷区。这事王彬家根本拿不了主意,王导主动发话,负责主持丧事的王彬长子王彭之反倒松了一口气。
王悦应承下来,神色如以往温润宁静,心绪却有些飘忽。
他还记得那年她入建康,自己去方山渡口接她,在她的坚持下,两人一同去了她长兄王晏之的墓地。后来她回建康,又是战火稍停便解职回来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