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 准备炸楼(一万七还愿求月票)(2 / 11)

加入书签

另一方面又担心,你说人家家长要是知道石头和自家闺女这样儿,那得是什么心情?

尤其是接下来,听了唐成刚讲了徐倩和齐磊想出来的那个月饼券儿,郭丽华就更自卑了。

“我地妈呀,这丫头咋这能个(厉害,有能力)呢?”

莫名其妙的悲观情绪又开始占领高地了,觉得小石头配不上人家。

对此,吴连山吃味一笑,“嫂子啊,你就偷着乐去吧!”

他家吴宁要是有这命,那他老吴做梦都能笑醒。

那两孩子,他看是有戏的。

也不深说,精力还在这个月饼券上,对唐成刚道:“这个事儿我看行!”

唐成刚大笑,“当然行!而且是太行了!”

以唐成刚的眼光看来,这个月饼券绝对是打开副食厂局面的一大杀器,一定会有所作为。

由于二十年后与当下的偏差,齐磊可能还有一丝疑虑:

既然单位福利最后也是在员工手里变成了现金,那为什么不像后世一样,直接发现金福利呢?为什么还要让月饼厂再宰上一刀?

主要还是怕当下的人接受不了这种营销。

其实,这个担忧是多余的。在唐成刚看来,比齐磊还有把握。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一来,九十年代的东北还遗留着八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的体制构架和社会惯性。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习惯性地过节收各种福利商品,比如米面粮油、肉蛋鱼等等,就没有直接发钱的观念。

这一点,齐磊是知道的。但还有一点齐磊不知道,或者说知道的不清楚。

那就是,就算市委下文件让改革福利措施,很多单位也没有直接发钱。

即便现在市委不让发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也是不敢发钱的。

可是话说回来,文件指示不让发实物福利,钱又不能发,职工们会没意见吗?总之是很难搞的一件事。

在唐成刚眼里,这个月饼券真是来的太是时候了。

吴连山对唐成刚道:“回头咱俩可以去联系一下,这不违背市委文件的精神嘛!”

“像是你我那些有合作,或者有关系的企业单位,都可以推销一下,说不定咱们真能凭借这个东西,打开困局!”

唐成刚点着头,他做生意这么多年,尚北八成以上的成功企业都有点关系,尚北下面的乡镇企业也都能说得上话。

至于吴连山,别看老吴没唐成刚风光,但若论关系,那可是比唐成刚还硬。

那可是尚北做财务的第一把好手,光求着吴连山去给汇个账,走个程序的单位就有一大把。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如果再能说服市委把月饼券推到市属的机关单位,那这个中秋节,不但能赚到钱,也许还不会少赚。

对此,齐国君却有些失落。这些事儿,他都帮不上忙,感觉一点用处都没有。

而唐成刚和吴连山看在眼里,也不安慰,术业有专攻,老齐的本事不在这上面。

等三个厂子开了工,那才是齐国君的舞台,而且谁也比不了。

——————

爸妈那边的事儿告一段落,最后月饼券到底能发挥多大的威力,齐磊不知道,只能看唐爸和吴爸的发挥。

不过,他倒有几分期待。

他重生以来干的这些事儿,其实是很琐碎的,杂七杂八的。说装逼一点,都是在铺垫,隐性资源。

长期效益可能会很好,可是眼前的利益其实没拿到多少。

除了一个卖袜子,算是正经的赚钱生意之外,月饼券才是他带给这个时空的第一个超前的思维。

齐磊很期待,到底能在98年砸出多大的水花。

把徐小倩送回家,齐磊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

杨晓打过来的,这货自从回了哈市就一直没动静,也不知道今天怎么想起来打电话了。

“死哪儿去了?一下午都没人接。”

齐磊无语,“脑子呢?有事儿打唐奕呼机啊?”

杨晓,“我打了啊!没回。”

齐磊,“哦,那可能是他中午换衣服,忘带了吧!”

在沙发上摆了个舒服了姿势,“有事啊?”

杨晓:“没事儿,闲的慌,关心一下革命同志。”

显然已经从接电话时的暴躁恢复正常,又是一副半死不活的状态。

她就那样儿,除了摸琴,或者起了什么坏心思想坑谁的时间精神头儿十足,其它时间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什么都不关心。

杨晓:“新学校好玩不?”

齐磊,“不怎么好玩,我和吴小贱比较倒霉。”

刚想说和她吐槽一下十四班的情况,却是被杨晓打断。

“哦,几班啊?给你们写信。”

齐磊,“不是吧?有点复古啊!”

“别废话,几班。”

“唐奕七班,我和吴小贱十四班。”

“那行吧,挂了!”

说完,不等齐磊回话,已经传出忙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