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鸭绿江上的尸体早已随波逐流消失不见,若不是如此,尸体的腐烂也许已经造成瘟疫。

辽军和扶桑军隔江对峙,数月以来却没有发动战斗。

并不是说战争真的已经结束,相反战争已经升级,眼下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刚刚从农田中征集而来的泥腿子已经成为了士兵,接下来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训练,因为最好的训练就是战斗。

丰臣仕旭令丰臣守仁率十二万大军自耶律屋质当时悄然无息登陆的来路渌州强行渡江攻击通州。

而自己则率二十万大军强渡鸭绿江,收复来远城。

留下十三万大军沿江驻守。

战争往往就是这样,在这个时候,需要迅速集结军力,谁的速度快,谁就占据优势。

当扶桑军完成训练时,辽军新征的二十万大军刚刚开始在上京附近集结。

而这时,丰臣仕旭发动了第二次北上击辽的战争。

一声令下,三十多万扶桑大军在鸭绿江两端义州、渌州迅速发动了渡江战役。

扶桑军士兵很多没有船只,竟用几个人扶一根木头或者一块门板,泅渡对岸。

辽军骑兵虽然强悍,但用骑兵防守,战力却不咋滴,虽然箭矢对扶桑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无奈扶桑军士兵铺天盖地,仅仅二万骑兵的耶律璟部和仅三万人的耶律屋质部根本没有兵力可以整条江的阻挡。

而江中某处一旦突破,崩溃是迟早的事。

耶律璟、耶律屋质都明白这点,于是,在用箭矢消灭了一批扶桑军后,二者随即命令撤军。

耶律璟撤向辽阳府,而耶律屋质撤向通州。

扶桑军自此以损失了二万余人为代价,强渡鸭绿江成功。

随即尾随辽军,席卷而去。

可怜来远城中,五万扶桑军士兵。至此方逃出生天,而人数竟剩下不足八千人。

不得不说,扶桑人的生命力确实坚韧,而且意志力更是坚强。

如此身陷敌军包围之中。竟能坚持数月不降,不过,也许他们知道,即使投降依然免不了一死。

四天之后,耶律璟顺利撤入辽阳城。耶律屋质部八千骑兵顺利撤入通州城,但耶律屋质二万多步兵却被扶桑军紧紧咬住。

耶律屋质眼见已经无法甩脱敌人,只能壮士断腕,命令已经与扶桑军粘结的辽军就地防御,自己带着脱离扶桑军的一万辽军撤向通州城。

兵败如山倒,这个时候就是有再多的骑兵也无法挡住扶桑军的突袭之势。

打仗凭得是气势。一万多被留下的辽军再也不敢向扶桑军投降,除了拼死抵抗,唯一的出路就是没入田野。

仅仅抵抗了半个时辰,一万多辽军,除了半数被杀。余者如鸟兽散,没入山林。

于是,丰臣守仁命令扶桑军包围了通州城。

而此时,丰臣仕旭也一样包围了辽阳府,并发动了多次进攻。

两军各有损伤,扶桑军的伤亡大一些,这很正常。守城的自然占便宜。

但依然攻不下辽阳府。

扶桑军兵围辽阳、通州的消息令上京辽国朝廷震动,通州至上京、辽阳至上京路程相同,如果两地失守,那上京则面临被两面夹击的危险。

事关辽国存亡,辽国文武群臣竟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

放下了之前的杯葛,开始一致对外。

连送到祖州(今内蒙巴林左旗西南)软禁的述律平述律太后也传书耶律璟。请求同仇敌忾。

于是,二十万新征辽兵迅速地集结起来。

而这时,丰臣仕旭和丰臣守仁分别对辽阳、通州发动了誓死之战。

所谓誓死之战,那就是攻不下就死,不力者死。后退者死。

人命,在此时已经只是个数字。

喽蚁尚且惜命,但扶桑士兵却不知命为何物。

首先告破的通州城,耶律屋质虽是老臣,影响力和威信深厚,但此前抛弃万余士兵的举动,已经深深地令辽军士兵愤慨。

丰臣守仁并无使用任何计谋,也无须使用计谋,他所要的就是四面齐攻,他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任务不是胜利,而是死人,死最多的人,这人是辽人,也是扶桑人,只有最多的死人才能让辽国与扶桑国结仇,结下永远无法分解的死仇。

所以,丰臣仕旭战前下达的唯一一个命令就只有两个字“进攻”。

十一万扶桑士兵从通州城四个方向如潮水般地涌向通州城。

没有足够的云梯,扶桑军士兵有的用竹竿或者长木,甚至搭人梯,向城墙攀扯。

好在通州城城墙仅高一丈多,不然,纵然是任由扶桑军攀爬,扶桑军亦爬不上去。

没有人去管人的死活,甚至没有人去管自己的死活。

脑中唯有的就是杀死对方,杀光对方。

通州城中,耶律屋质手中只有八千骑兵和一万余步兵用来守城。

仅仅半个时辰,通州南城墙告破,随之,南城门被打开,如水银泻地,数万扶桑军顷刻间就突入通州城,于是,其余三个城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