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饱和式献城】(2 / 3)

加入书签

城军队,城防部队一下子接近三千。

眼见城墙之上,守城士卒越来越多,赵瀚非但不担忧,反而变得更加开心。

二十八家士绅统率乡勇,本就已经够混乱了,如今又在城内临时募兵——嫌死得不够快吗?

“喊话吧!”赵瀚下令道。

十多个宣教官,提着纸皮喇叭,轮流上前喊话。

“城上的老表,莫要给地主卖命。你们当兵能拿几个粮饷?赵先生来了,人人都能分田!”

“家奴兄弟都听着,赵先生以前也是家奴,赵先生的亲兵叫奴儿军。赵先生说了,今后不准再养家奴,只要你们开城投降,家奴都可以回乡分田。愿意投军的,赵先生的亲兵也在招人,一个月半石粮食,给的都是好米!”

“赵先生说了,前些天夜袭杀害农民,只诛灭首恶,不清算士卒!”

“城上的良家子听着,你们有些是小地主,有些是自耕农。有些虽然出自大族,每月却只能拿月钱,根本就没自己的土地。帮着大地主打仗,你们能换来什么?赵先生不会夺你们的田,还要给你们减赋减税,今后不再收任何苛捐杂税!”

“……”

作为守城主力,那一千多乡勇,瞬间军心动摇。

什么是良家子?

其实就是自耕农和小地主,只有少数来自还没分家的大地主家庭。

他们被大地主洗脑,宣传说赵贼来了,要没收所有人的土地,而且还会被杀了分田,于是才跟着士绅举家逃到县城。

既然赵瀚不分他们的田,而且还要减赋减税,屠杀农民也只诛首恶,那他们还守个屁城啊?

或许,身有功名的良家子,为了科举不愿从贼。但没有功名的,却毫无心理负担,他们更怕破城之后被反贼杀了。

至于新招募的城内青壮,那就更是蠢蠢欲动。

他们属于县城本地居民,纯粹为了银子来参军。若是可以下乡分田,士绅给的军饷算个屁!

“莫要听信谣言,”周瑞旭连忙大呼,“反贼狡诈,出尔反尔,一旦城破,贼军会把城内杀光!”

其他士绅,也纷纷约束部下,来来回回就那几句,污说反贼之言不可信。

但是,城楼上的守军,却忍不住竖起耳朵,想听听反贼还要说啥。

反正没啥损失,听一听也不要钱。

“各位老表听好了,赵先生来府城两次,城南码头繁华依旧。赵先生信守承诺,从来说话算话,没有抢掠烧杀,府城的游民都等着分田呢!”

“咱们是仁义之师,被赶出县城的居民,都被赵先生安置好了。靠城而建的民居,赵先生拆了攻城,那也是有补偿的,你们眼睛不瞎也都看到了。”

“……”

守城士卒互相看看,想要探知其他人的想法,都不敢率先投敌倒戈。

被安置和拆屋的百姓,也由宣教官组织起来,朝着城上诉说自己的情况,更加增强了喊话的可信度。

萧焕赞叹道:“总镇此计绝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城内士卒哪还有抵抗之心?”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本来就是被骗来的,”赵瀚笑道,“除了那些大地主,我又何尝亏待过良家子?”

城东。

李穆生低声说:“兄长,动手吧。再不动手,这些乡勇都要造反了。”

“再等等,”李淳安说,“等反贼开始攻城,咱们再临阵倒戈,必然轻松夺门献城。”

李穆生说道:“看这样子,反贼还没打算攻城,估计要在城下喊好几天。我怕喊着喊着,乡勇就自发献城了,到时候咱们就没了献城之功。”

“再等等,再等等。”李淳安觉得太危险,生怕献城一半被士绅杀了。

“杀呀!”

突然城北传来喊杀声。

李穆生大惊:“兄长,怕是刘家献城了,咱们已经晚了一步!”

“这些姓刘的混账,昨天还对反贼咬牙切齿。”李淳安怒不可遏。

“莫说那么多,献城抢功要紧。”李穆生焦急道。

就在说话间,他们附近的一段城墙,邹家士绅突然大喊:“儿郎们,朝廷不仁不义,且都随我反了!”

邹家也是大族,有个先祖叫邹守益,王阳明的得意弟子,吉水邹氏是从安福县迁来的。

李穆生更加焦急,突然提剑喊道:“我叔祖是反……是赵先生的大官,快跟我一起杀官造反,今后定能封妻荫子!”

转眼间,二十八家士绅,就有三家临阵倒戈,都是当晚没有沾染农民鲜血的。

这些家伙并非真心从贼,而是出于延续家族的考虑。此刻军心浮动,哪里还能守城?那就干脆提前动手,把自己的族人保住再说。

区区三家士绅,若论数量,自然打不过剩下的二十五家。

但临时招募的城内新兵,足有一千多人,也在几个混混和坊长的带领下倒戈。

倒戈之兵,已经超过守城之兵!

钟性朴急忙冲到城外,抢过宣教官手里的纸皮喇叭,嘶声大喊道:“爹,大哥,我是性朴。我已经投诚了,你们快快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