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 / 4)
势头正好的商业经济被地域分割后慢慢侵蚀摧毁,所以一直未曾十分提出过此等说法。“许大人想到什么?”不知什么时候,邓如玉一个人走了过来,站在距她一步之遥的地方,端详着她的神情开口询问道。“或许……”许清元微微侧头,犹豫不决地说,“黄老尚书可能要对法人动刀。”邓如玉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这么多人,你是第一个猜到的。”许清元抬眼看着她:“看来我不是第一个,您才是。”面前人垂眸浅笑:“可是我只猜到了对方的意图,却不知该如何应对。”“真的吗?我怎么觉得您已经想到了应对之法呢?”许清元见她不急不躁的态度,反问。“你实在是聪明。”邓如玉笑着抬起一只手,伸出手指,在空气中缓缓滑下一竖:“可以‘到地方’,而不是‘在地方’。”不错,区域化管理也不一定要把部门放置于地方县衙、府衙下面,直接从中央部司排下属机构去地方工作,既可以方便处理当地法人的登记、变更,对其进行因地制宜地管理,又可以把权力牢牢掌握在垂直上级,也就是中央手中,一举两得。“丁银呢?”受限于古代背景之下,邓如玉能这么快想到解决方案,实在厉害,许清元很想知道她对其他事件的看法。没想到听了她的问话后,邓如玉却有些无奈地说:“此法于国于民有利,如果轻易反对跟他们起冲突,会失了女官的民心,也会危及百姓的利益,我亦想不到有什么好方法。许大人认为呢?”许清元心中有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但不是十分肯定,她轻轻摇头:“即便有法子,也很难。”“如果不能一并驳倒,或许也符合他的最终预期。”邓如玉神情沉肃,在没有想到完全的对策之前,这件事终究是放不下。两人单独在一处谈话的情形很快引来其余女官的好奇,但邓如玉没有轻易把方才的谈论内容说出来。不过与她相反,许清元完全没有隐瞒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其他人也纷纷陷入思索当中。“丁银收取也像法人管理一样垂直设立机构呢?”一个女官大胆设想。邓如玉和许清元没说什么,另外一个女官先驳道:“地方官员岂会干休,再者这样还是变相支持黄尚书的主张,百姓只会感念他。”有了一人开头,其他人纷纷各抒己见起来。邓如玉看着眼前的景象,她有些怔怔地看向许清元,问:“你竟如此直言不讳,不怕其中有……”“力量弱小的人更要团结在一起,”许清元定定回道,“如果连最开始都充满算计,永远也无法发展壮大。”说完,她朝邓如玉灿然一笑:“下官愚见,邓大人见笑。”不知是不是因为这句话的触动,邓如玉低头一笑:“或许我们真的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许清元只当听不懂她的话,积极参与到女官们的讨论之中,倒是获得了许多启发。临去前,邓如玉和宁晗都提醒她翰林外差的事,或许是自己没有进入翰林院,对于许清元在翰林院中的发展,她们都十分关心。“我是要去的,也有想去的地方。”许清元肯定地回答。“是哪里?如果是西北那边我可以说得上话。”邓如玉做过一阵子西北府衙的知府,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汀州附近我也能帮你打通关系。”宁晗也道。“看来要麻烦宁大人了。”许清元朝宁晗施行一礼,“我想去汀州府。”宁晗挑眉问:“故地重游?”许清元笑眯眯地答:“公差而已。”本来汀州也不是什么特别富庶的地方,有了宁晗的关系此行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张闻庭不但取得了皇帝的许可,可以随她一起外差,而且还表示可以帮她谋到想要去的地方。在听到许清元说出汀州府这个地名的时候,不知为何,许清元总觉得他脸上的笑意加深了些许。作为一府长官,临安郡主在年底需要回京述职,公主和许清元两人将她接回来后,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接风宴,本来是最近难得的一件开心事,没想到在郡主归来的第二日,黄老尚书率领二十几个堂上官向皇帝建言献策提出“八条令法”,整个早朝成了他一个人的宣讲之地。“八条令法”是指:丁银随田税上缴,由户部负责统计;不再将丁银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内容;设立同县,为县令副职,专由女科生担任;在县、府、省设立法人管理机构,受各级衙门管辖,法人税银由其收取;提高女科生和女官的丁税;提高中央、地方官员的养廉银;蠲除苛捐杂税;鼓励农户开垦荒地,耕十还一。八条令法,条条完备,连实施方法都面面俱到,看起来无懈可击。传说当时这八条主张一经宣明,皇帝和朝堂上其他官员愣是沉默了半刻钟,谁也没敢开口,与此相反,黄老尚书的二十几号拥护者声声皆是赞颂,差点闹得皇上下不来台。事后不止一个女官私底下说过:“那哪里是上奏谏议,分明是要挟。”朝堂与民间息息相关,这种大事不但邸报会写,何况现在有了那么多家报刊。他们生怕大家不知道似的,连续好几期刊登的都是“八条令法”的相关信息,认识字的百姓们都要看看讨论讨论,不认识字的也生怕被落在后面,到处打听消息。先不论其他,这八条无一不是对百姓有利的,因此民间百姓对黄老尚书交口称赞,纷纷称其为“明相”,他的声誉一时无两。在此事中唯一受到利益损害的女文生群体内部却出现了分化,大多数女秀才和女举人对此都隐隐持支持的态度,许清元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目前女子想要入朝为官,实在是
↑返回顶部↑